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夕阳西下,渔人收起鱼竿准备回家。连秋风都是温柔的,不肯让荷花凋谢了。烟水蒙蒙,渔人悠闲自得,听短笛的旋律,被秋风吹进芦花荡的深处。

注释

①渔父:词牌名,又称《渔歌子》《渔父乐》等,此调分为单、双调,又各有不同的体格。此词为单调中之一体,五句,二十七字,除第三句外,通押平声韵。

②纶(lún)竿:钓竿。落照:即夕阳。

③宁(nìng):犹乃。芙蓉:荷花。剪:作吹动解。

④“吹入”句:谓悠扬的短笛声飘入芦花丛中。

写作背景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此篇通过描绘一幅晚霞收渔图,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寄托了词人的山泽鱼鸟之思。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这首词犹如一幅恬淡的水墨风俗画。

开篇描绘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的场景。“收却纶竿落照红”,纳兰一贯钟情的白描手法在此一显无余,夕阳西斜、晚霞烂漫,渔人悠然收竿,首句铺展在读者面前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收却”二字用在全词的开头,别有一番意味。从字面上看,“收却”与“落照红”是同时发生的动作,而纵览全词,则可体味出这两者其实有着暗示的因果关系,即因“落照红”而“收却纶竿”,无须多言,便道出了黄昏中渔人逍遥自得,不假他求,这种自由自在的情绪,为整篇作品奠定了基调,又与下句的描述前后呼应。“秋风宁为剪芙蓉”承接上句,由落照的色彩写到秋风的声响,由人之主体写到荷花之喻体,仍然是从细节着手,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飒飒秋风之凉意吹飘,不求他物,只为了能轻轻地摆动水中那一簇簇绝美的荷花。此处着一“宁”字,赋予了秋风人的性情与品格,出奇地于平和中凸现词人强烈的感情。勾勒完风物,“人淡淡,水蒙蒙,吹入芦花短笛中”一句抛出一个空远淡漠的远景,人影稀,烟水蒙,笛音轻,纳兰将他的山泽鱼鸟之思寄托于词中,点明主旨,道出了渔人悠然自得,逍遥自在的情趣。

夕阳西斜、晚霞烂漫,飒飒秋风,烟雾蒙蒙,时人称纳兰题画诗词有种“烟水迷离”之感,从这首小令的诗情画境中也可见一斑。全词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

名家点评

近代词学家唐圭璋《梦桐词话》卷二:“风致殊胜。一时胜流,咸为此词可与张志和《渔歌子》并传不朽。”

纳兰容若简介

清朝·纳兰容若的简介

纳兰容若 纳兰性德(1655年-1685年),叶赫那拉氏,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名为性德,字容若,满洲正黄旗人,号楞伽山人。皇太子改名胤礽,才得以恢复。清朝著名词人,词风与李煜相似。纳兰出身显赫,父...〔纳兰容若的诗(262篇) 纳兰容若的名句

猜你喜欢

渔父·收却纶竿落照红

清朝纳兰容若

收却纶竿落照红,秋风宁为翦芙蓉。
人淡淡,水濛濛,吹入芦花短笛中。

和张倅湖上十绝·宝叔祠前落照红

宋朝姜特立

宝叔祠前落照红,平湖万顷碧涵空。
个中有景君能道,添入三贤诗句中。

渔父·钓台渔父褐为裘

唐代张志和

钓台渔父褐为裘,两两三三舴艋舟。
能纵棹,惯乘流,长江白浪不曾忧。

渔父词·谁云渔父是愚翁

宋朝赵构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轻破浪,细迎风。睡起篷窗日正中。

渔父词·谁云渔父是愚翁

宋朝宋高宗

谁云渔父是愚翁,一叶浮家万虑空。
轻破浪,细迎风,睡起蓬窗日正中。

渔父·临荆浩渔父图十六首

元朝吴镇

洞庭湖上晚风生。风触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

浣溪沙·一副纶竿一只船

宋朝宋无名氏

一副纶竿一只船。蓑衣竹笠是生缘。五湖来往不知年。青嶂更无荣辱到,白头终没利名牵。芦花深处伴鸥眠。

古渔父词十二首·渔父家风我所知

宋朝王铚

渔父家风我所知,家风要与道相宜。
不怀贪饵知钩意,常似丝纶未下时。

渔父·渔父醒

宋朝苏轼

渔父醒,春江午。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

渔父·渔父醉

宋朝苏轼

渔父醉,蓑衣舞。醉里却寻归路。轻舟短棹任斜横,醒后不知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