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

[清朝]: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不要埋怨大好春光归去匆匆,剩下几朵红花点缀一下花丛。
只要将花的根子留在地里,年年都会有按时吹来的东风。

注释

1、暮,晚,将尽。
2、莫:不要。
3、花余:花已谢尽,仅剩几朵。
4、将:语助词,得。
5、蒂(dì):花或瓜果与枝茎相连的部分。
6、岁岁:年年
7、东风:春风,这里喻指花开。

写作背景

《暮春》是清代诗人翁格的诗作。这是首借景抒怀诗,首句一扫叹春、惜春的哀怨情调.不同凡响。次句描写暮春鲜花凋谢的自然景象,紧扣题意。三句转折,只要花根不死,仍大有希望。末句是对来年春天东风吹拂、鲜花盛开的想象。全诗从困顿中看到了希望,有鼓舞人心的作用。

作品赏析

这首诗一开始便发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声音:“莫怨春归早”
大好春光是人人喜爱的,可是经不住几番风雨,几番狼藉,匆匆春又归去。面对一片惨红愁绿,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曾为之黯然神伤,不是责怪东风无情,任意摧折百花,就是自恨无计留得春光常在。大量抒写伤春、惜眷情怀的诗词,几乎都在为春天即将离去雨伤感怨嗟。此诗作者却在这里力排众议,说道:“莫怨春归早”
“花余几点红”,诗人已经看到,春天盛开的百花正在凋萎,稀稀落落的几朵残花分明在告诉他春将归去。可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颓唐沮丧,仍是那样地坦然乐观。“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花开花落,原只是一时的现象,春去秋来,却是宇宙间的永恒规律,虽然今天已经无可奈何花落去,但只要花根不死,花茎还在,到了来年,在东风吹拂下,仍会萌发新芽,开出新花,重新展现出大好春光。浩荡东风岁岁有,春天自然也会年年来到人间。
推而广之,人生的境遇也同样如此。用不着为一时的挫折,暂时的逆境而垂头丧气,怨天尤人,留得根茎在,哪怕风横雨狂。今年遭了灾,明年又逢春。伤感叹息无济于事,不妨乐天知命,把希望寄托于未来。
哲学启示
暮春到了,花园中只留下了几朵红花,万紫千红的春天似乎已经过去了。但是,不要埋怨春天离去太早,有所失落。春天年年到,只要留得根株在,来年春风一吹起,便又是万紫千红。至此,不难看出此诗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第一,春天来花儿开,春天去花儿落,这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是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第二,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它的内因决定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只要“留将根蒂在”,又有了一定的外因条件,即春风吹起,它还会重新开花。第三,事物的发展变化总是遵循“肯定一否定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因此,“花儿开一花儿落一花儿开”,这个过程是必然的。联系到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一帆风顺是不可能的,总会有曲折,而这首诗正是启示人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前途失去信心。

翁格简介

清朝·翁格的简介

翁格(生卒年不详),字去非,江南吴县(今属江苏)人。清康熙时人,未入仕途。...〔翁格的诗(1篇) 翁格的名句

猜你喜欢

暮春·祓除已过暮春初

宋朝陆游

祓除已过暮春初,彩舫相衔十里余。浮蜡喜尝新店酒,流尘闲拂壤垣书。

暮春·山阴又见暮春初

宋朝陆游

山阴又见暮春初,禁火园林社雨余。世事不妨随日改,年光未遽与人疏。豉香下箸尝蓴菜,盐白开奁得(上制下鱼)鱼。草草一杯终可喜,数间茅屋亦吾庐。

暮春长安郊游二音·暮春春始遍长安

明朝袁中道

暮春春始遍长安,杨柳青青拂水端。
若似江南春太早,而今那得嫩条看。

暮春

两汉刘雄

暮春何所事,隐几读诗书。淑气通帷幕,情人阻道途。

身闲忧患集,客久狷狂除。偶下萧斋看,花繁众蝶蘧。

暮春

唐代杜甫

卧病拥塞在峡中,潇湘洞庭虚映空。

楚天不断四时雨,巫峡常吹千里风。

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

暮春鸳鹭立洲渚,挟子翻飞还一丛。

暮春

清朝叶泮英

春风淡荡柳条轻,半老山花半老莺。

迟日满帘飞絮乱,不堪肠断是清明。

暮春

清朝于景曦

深绿园林鱼未休,无边红紫望中收。

东风有意催春去,一夜杨花满陌头。

暮春

清朝翁格

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
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

暮春

元朝周权

绿树亭亭午荫迟,倦游情思不成诗。落花春晚客中酒,啼鸟日长人正棋。

盘篆香销空院寂,鞦韆影阁画阑攲。闲边颇适观鱼兴,飞絮风萍约半池。

暮春

元朝周权

众芳丽春辉,夭冶眩红紫。纷纷儿女眩,围香醉罗绮。

笙箫夜呜呜,申旦欢未已。鶗鴂何处鸣,繁华总流水。

谁知摇落时,可以观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