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舒亶的诗 >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宋朝]: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写作背景

该词紧扣赏花来写,句句有花,实则句句写人,惜花亦即惜人。作者既不雕章琢句,也不刻画景物,只以自然质朴的语言抒写自己从赏花中悟出的生活哲理,立意既新,理趣尤富。全词以议论为主,但由于手法的曲折委婉,语气的跌宕起伏,读来丝毫不觉板滞。“正是看花天气。、

作品赏析

开门见山,点出题意。这句略无修饰,纯用白描,看似朴拙,其实巧妙,因为看花经验,人皆有之,读者完全可以根据它所规定的情景,辅以自己的生活体验,眼前描绘出一幅繁花似锦、春光宜人的美丽图画。次句由景及人:“为春一醉。”对此良辰美景,陶然一醉,诚为赏心乐事。这一句既是写看花人的感受,也从侧面进一步烘托出春景的迷人。接下去便宕开笔锋,道“醉来却不带花归。”一个“却”字,顿起波澜。“为春一醉”,即为花一醉,足见对花爱之深,迷之切;但留连花丛兴犹未尽之时,偏又“不带花归”。对此,作者也不禁自己笑自己:“诮不解看花意。”“诮”,浑也,直也。前人有云:“好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今赏花却不折花而归,作者高于俗人的爱花、惜花的一片深情,便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

下片先设一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言外之意是无人可比。再进一层说:“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就是说花之好,是年年如此,便该让它留枝头,年年保持如此的明媚之姿,因为花不似人之随着年光过往会渐趋憔悴。至此,因惜年华而惜春、因惜春而惜花的主意便曲折透出,上下片浑成一体,词的意味顿生。

此词借鉴了以花喻人这一传统手法而能翻出新意,先是反问:“将花谁比?”后又指出:“花不似,人憔悴。”这就是说,自然界的花朵固然有时凋谢,但年年重开;人的盛年一去,却再也不会回来。这几句句意颇类唐代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包含着对花开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难驻的感慨和愁怨。

舒亶简介

宋朝·舒亶的简介

舒亶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试礼部第一,即状元(进士及第),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舒亶的诗(20篇) 舒亶的名句

猜你喜欢

一落索·蒋园和李朝奉

宋朝舒亶

正是看花天气,为春一醉。醉来却不带花归,诮不解看花意。

试问此花明媚,将花谁比?只应花好似年年,花不似人憔悴。

一落索

清朝姚燮

独立乱红深处。背风无语。怪伊蝴蝶绕人飞,却不向、花边去。

一落索·上簇

清朝左锡嘉

计取三瞑时候。

困如烟柳。

神祠只祀马头娘,叠鼓声声又。

满腹丝纶抛负。

苦心知否。

白茅碧条总无聊,缘底事、徵休咎。

一落索·秋闺

清朝陈滟

眉共远山争秀。可怜长皱。莫将清泪湿花枝,怕花也、和人瘦。

一落索·玉兰

清朝叶申芗

玉树青葱竞秀。

恰迎春开候。

嫩苞九瓣臭如兰,最留得、芬芳久。

品与辛夷疑斗。

宛琼瑶雕就。

落英还比菊堪餐,偏宜是、酥煎透。

一落索·新柳

元朝邵亨贞

陌上东风初转。暗黄犹浅。金鞭拂雪记章台,是几度、朱门掩。千缕柔丝迎面。吹笙人远。妆楼妒冷绣帘垂,恐误了、双双燕。

一落索·重九后雨

清朝史惟圆

日晚津亭鸣鼓,雁惊南浦。

霜螯在手酒盈樽,休更问沙场苦。

青史几番今古。

绘成愁谱。

两条桦烛四条弦,恁消得廉纤雨。

一落索·琢成玉树

宋朝李吕

琢成玉树。谁解著、云斤月斧。短箠羸骖,朴樕一怀尘土。叹雄图、伤别绪。主人不语花能语。苦欲留君、不是留君处。碧落紫霄,楼观参差烟雾。一樽空、鸿鹄举。

一落索·锦帐如云处

宋朝辛弃疾

锦帐如云处。高不知重数。夜深银烛泪成行,算都把、心期付。莫待燕飞泥污。问花花诉。不知花定有情无,似却怕、新词妒。

一落索·满路游丝飞絮

宋朝陆游

满路游丝飞絮。韶光将暮。此时谁与说新愁,有百啭、流莺语。俯仰人间今古。神仙何处。花前须判醉扶归,酒不到、刘伶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