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洋务 > 词语"洋务"的意思
yáng

洋务


注音一ㄤˊ ㄨˋ

繁体洋務

洋务

词语解释

洋务[ yáng wù ]

⒈  中国清末指关于外国的和关于模仿外国的事务。

foreign affairs;

⒉  中国香港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引证解释

⒈  清 末指与外国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文化等事务;亦指模仿外国上述方面的事务。

清 曾国藩 《拟选聪颖子弟出洋习艺疏》:“臣 国藩 上年在 天津 办理洋务,经前 江苏 巡抚 丁日昌 奉旨来 津 会办,屡与臣商榷,拟选聪颖幼童送赴泰西各国书院,学习军政、船政、步算、製造诸书。”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一回:“怪不得近来好些念了两天外国书的,便要讥誚 孔子 不知洋务。”
《光明日报》1982.12.15:“一八四〇年七月( 道光 二十年六月) 江南道 监察御史 陆应谷 奏折中的‘于洋务不无裨益’句,是‘洋务’一词最初见之于官方文书。”

⒉  香港 等地指以外国人为对象的服务行业。

国语辞典

洋务[ yáng wù ]

⒈  旧称交涉及倣效西方的事务。

《文明小史·第二回》:「原来柳知府一心只想笼络外国人,好叫上司知道说他讲求洋务。」

分字解释


造句

  • 洋务文化是中西文化嫁接的产物。
  • 洋务企业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产物。
  • 洋务运动便是这一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
  • 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强观,学习西方。
  • 论文首先分析了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 论文重点论述了湖湘洋务教育思想的特点与影响。
  • 洋务运动是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中国近代化的过程。
  • 父亲的影响及洋务思潮的兴起推动了他经世致用思想的产生。
  • 丁日昌是近代中国一位有争议的地方督抚大员、洋务实干家。
  • 批判洋务思想和洋务派是梁启超变法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 洋务派首先在军事学堂中引入西方兵式体操,旨在强国、强种。
  • 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转折点亦是中国教育早期近代化的起点。
  • 太平天国运动加速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勃兴。
  • 就在这时,曾国藩为了兴办洋务,广泛招聘人才,向容闳发出了邀请。
  • 他手握1000万两以上的巨额现金,是去办洋务,还是倒卖生丝,竟一时踌躇。
  • 他手握1000万两以上的巨额现金,是去办洋务,还是倒卖生丝,竟一时踌躇。
  • 他手握1000万两以上的巨额现金,是去办洋务,还是倒卖生丝,竟一时踌躇。
  • 洋务派的理论和实践遭到同一阵营的传统习惯势力“顽固派”的反对。
  • 就目前文献资料而言,对刘坤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和东南互保。
  • 经济上,兴办洋务实业,打破了外国资本垄断,削弱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 容闳的思想作用于洋务派,在推动中国走向近代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 洋务派的大力支持,也是重商主义在近代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重要因素。
  • 洋务教育是洋务派为了满足洋务运动需要、培养洋务人才进行的教育变革。
  • 这部分主要是从洋务派教育救国思想的特点、意义和历史局限性三个方面论述。
  • 他手握1000万两以上的巨额现金,是去办洋务,还是倒卖生丝,竟一时踌躇。
  • 他手握1000万两以上的巨额现金,是去办洋务,还是倒卖生丝,竟一时踌躇。
  • 他手握1000万两以上的巨额现金,是去办洋务,还是倒卖生丝,竟一时踌躇。

※ "洋务"的意思含义、洋务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