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禽兽 > 词语"禽兽"的意思
qínshòu

禽兽


注音ㄑ一ㄣˊ ㄕㄡˋ

繁体禽獸
词性名词


禽兽

词语解释

禽兽[ qín shòu ]

⒈  鸟类和兽类的统称,古代也专指兽类。

birds and beasts;

⒉  泛指飞禽走兽。

人民少而禽兽众。——《韩非子·五蠹》
禽兽虫蛇。

⒊  偏义复词,指走兽。

禽兽之皮。——《韩非子·五蠹》
君子之于禽兽。——《孟子·梁惠王上》
恩足以及禽兽。
禽兽之变。——《聊斋志异·狼三则》

beasts;

⒋  比喻行为卑鄙恶劣、卑劣无耻的人。

衣冠禽兽。
禽兽不如。

impudent and wicked people;

引证解释

⒈  鸟类和兽类的统称。

《孟子·滕文公上》:“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穀不登,禽兽偪人。”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⒉  称兽类。

《礼记·曲礼上》:“鸚鵡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汉书·江都易王刘非传》:“建 欲令人与禽兽交而生子,彊令宫人臝而四据,与羝羊及狗交。”

⒊  比喻不知礼义或行为卑劣的人。

《孟子·滕文公下》:“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⒋  用作詈词。犹言畜生。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红娘,书房里唤将那禽兽来!”
《儿女英雄传》第七回:“那怕你这禽兽告诉!我此时视死如归,那个还要这性命!”

国语辞典

禽兽[ qín shòu ]

⒈  泛指各种飞禽走兽。

《礼记·曲礼上》:「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孟子·滕文公上》:「五谷不登,禽兽逼人。」

⒉  比喻没有人性的人。。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畜生!贼禽兽!你是我通家子姪,怎干出这等没道理的勾当来?」

如:「衣冠禽兽」

分字解释


造句

  • 他们禽兽不如。
  • 身为禽兽,要超越自己其实有很多方法。
  • 你曾砸碎鳄鱼的头,把他给旷野的禽兽为食物。
  • 天使只信奉正义,禽兽只信奉气力,只有人类信奉气力就是正义。
  • 他猛然省悟到自己比禽兽还不如,决定等下母亲送饭来时,要好好表现一下孝行。
  • 一夭,凤凰和麒麟谈起这事,无不义惯填膺:“世界上竟还有这么个禽兽不如的东西。”
  • 当别的国家的人们还在努力捕猎禽兽、采集果实时,中国的农民就已经在从事农业研究了。
  • 卡扎菲就像一个在紧闭窗帘的窗口下殴打妻子的衣冠禽兽,然后,对外界却声称她是失足摔下了楼梯。
  • 狼也太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呢?只不过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 在一位受害人的书面证词的描述中,作为一个“小偷和禽兽”,麦道夫成为了一个把整个世界投入衰退的贪婪的象征。
  • 对秩序的概念被理解领会,从原因上看被认为这是做为主角的人类的天赋,是人类有别于禽兽有同天使相同点的原因。
  • 树木受伤时也会流“血”,禽兽也会因痛苦和饥饿而哭嚎哀鸣,然而,只有我们才具备笑的天赋,可以随时开怀大笑。
  • 仰望群星的时分,我一清二楚,尽管它们关怀备至,我亦有可能赴地府,可是尘世间我们丝毫不必畏惧人类或禽兽的那份冷漠。
  • 此话最为重要,人的一生总会遇到一些敌人,如流氓、无赖、小人,此等衣冠禽兽之徒可恶之极,但看穿了,也无非是一堆垃圾。
  • 中国古人认为人性是性与情对立统一的矛盾体,与之相关的人学则探讨了如何保持本性,脱于禽兽和如何追求完美,比齐圣人的问题。
  • 在一个名为“禽兽的母亲”的栏目中,她给专栏作家曼斯菲尔德·弗雷泽讲述她儿子小提摩西·哈尔顿是如何因枪击警察而被判终身监禁。
  • “无怜悯之人,与禽兽无异。”在沟口健二晚期杰作《山椒大夫》(Sansho Dayu 1954)中,主角厨子王的父亲如此说道。
  • 昆虫就将会使我们无法在这个世界上居住;如果我们没有受到以昆虫为食的动物的保护,昆虫就会吞嚼掉我们所有的庄稼并杀死我们饲养的禽兽。
  • 我尽可能少说反对林惇的话;我也没把他父亲的禽兽行为全描述出来——我的用意是,只要我能够,就不想在他那已经溢满的苦杯中再增添苦味了。

※ "禽兽"的意思含义、禽兽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