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句 > 戴叔伦的名句 >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女耕田行

乳燕入巢笋成竹,谁家二女种新谷。

无人无牛不及犁,持刀斫地翻作泥。

自言家贫母年老,长兄从军未娶嫂。

去年灾疫牛囤空,截绢买刀都市中。

头巾掩面畏人识,以刀代牛谁与同?

姊妹相携心正苦,不见路人唯见土。

疏通畦垄防乱苗,整顿沟塍待时雨。

日正南冈下饷归,可怜朝雉扰惊飞。

东邻西舍花发尽,共惜余芳泪满衣。

写作背景

《女耕田行》是唐代诗人戴叔伦创作的一首乐府新题的七言歌行。此诗描写了两位农家贫女劳动的艰辛和老大不嫁的惆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刻画了动乱时代中乡村少女的勤苦形象,以姊妹二人的遭遇,揭示了安史之乱给广大农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的同情。它上承杜甫现实主义传统,下启白居易的新乐府诗,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性。

译文

雏燕已飞,笋子已经长成竹,又到了春耕时节,田野上是谁家的两个姑娘在播种新谷。

大概是她们家既无男人,也没有耕牛,那块地还没有犁过,姊妹俩正在持刀砍地,把土翻松。

姊妹俩说家境贫寒,母亲已经年衰体弱,哥哥从军去了,还没有娶嫂嫂。

去年灾疫流行,耕牛病死了,无法耕地,只好截下一段绢去集市上卖,得以买刀翻地。

怕被人耻笑,姊妹俩只好用头巾把脸遮起来,干着牛一样的重活,不知还有谁与她们一样蒙羞劳作。

她们互相提携帮助,专心低头弯腰翻地,看不见地旁的路人,只看见前面的黄土,又累又急,心中满是苦楚。

她们整好田畦、田垄,以防杂草侵苗;疏通田沟,修好田埂,等待下雨。

正午时分,二女收工回家吃午饭,此时正好有野雉从田间惊起,啼叫着飞走了。

姊妹俩看到东邻西舍的花都已经开尽,不禁惋惜青春虚度,泪流满衣。

注释

⑴乳燕:新生的小燕。一说哺育期的母燕。

⑵无人:指无男劳力。不及犁:来不及犁。

⑶斫(zhuó):砍。泥:慢、滞。《论语·子张》中有“致远恐泥”。

⑷牛囤:牛栏。空:指牛已因灾疫死去。

⑸截绢:割下一段绢。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代市井交易,绢可以“与钱兼用”。

⑹畏人识:古代男耕女织,未嫁女子耕田被认为是可耻的事,故以头巾掩面,怕人认出。

⑺谁与同:指无人分担她们的艰苦。

⑻相携:相依赖。

⑼不见路人只见土:是说她们不敢看人,只埋头翻地。

⑽畦(qí):田间划分的小区。垄:田间高地。

⑾沟塍(chéng):田沟、田埂。

⑿下饷归:休息回家吃饭。

⒀可怜:可爱。朝(zhāo)雉:指正在求偶的野鸡。《诗经·小雅·小弁》:“雉之朝雊,尚求其雌”。又崔豹《古今注·音乐》:“《雉朝飞》者,犊牧子所作也。齐处士,湣、宣时人,年五十,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雄雌相随而飞,意动心悲。乃作朝飞之操,将以自伤焉。”《雉朝飞》云:“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游于山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这里暗用典故,寓托两姊妹苦于耕作而不能出嫁。

⒁花发尽:指姑娘们都出嫁了。

⒂惜:痛惜。余芳:剩余的花、残花。指姊妹俩。

戴叔伦简介

唐代·戴叔伦的简介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戴叔伦的诗(272篇) 戴叔伦的名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