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人 > 李曾伯 > 李曾伯名言名句

李曾伯的名句

共收录〔72〕首宋朝·李曾伯的名言名句:

本页收录李曾伯的名句/名言大全根据时间排序,通过这些名人名句的介绍可以了解李曾伯的文字风格。如果您也有喜欢的李曾伯经典语录或喜欢的李曾伯的古诗名句,欢迎分享。〔更多:李曾伯的诗(731篇)

  • 1. 高低地势平於水,穷富人家等是春。展开
    不夜城头着此亭,山川幻化抑何神。
    高低地势平於水,穷富人家等是春。
    一氯中间知有造,四方上下了无尘。
    烹茶读易从古适,不羡梁园作赋人。

    李曾伯:《和八窗叔雪中登楼韵

  • 2.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3.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4.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5.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展开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李曾伯:《寿襄阃

  • 6. 早袖经纶手,传之柱石材。展开
    早袖经纶手,传之柱石材。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
    五鼎方身飨,两楹俄梦回。
    百年流泽远,衮衮几公台。

    李曾伯:《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早袖经纶手

  • 7.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倣书春秋。展开
    乐郊从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犹心喉。
    碧墟境界富登览,前贤故址存风流。
    斯楼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潜蟠虯。
    夕佳朝爽在几席,岸巾拄笏供遨头。
    迩年胡雏肆狙伺,南北不间风马牛。
    经营墉壑备亭障,旗鼓欢亮雄谯楼。
    岿然东壁乃头角,适与壤会将谁修。
    斯何时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谋。
    缅怀昨梦阅十载,不谓白首重来游。
    虽然左腹证日急,类舍剑栈窥江油。
    视兹罅漏弗补葺,毋乃閒暇忘绸缪。
    梓人余力建重屋,吾意正岂舒吾眸。
    三湘百粤类砥柱,金城頟頟江浮浮。
    黄茅薰炙鸢堕水,不费矢镞空群酋。
    畴其载笔纪崖右,落成且也陈觥筹。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倣书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丑类岂复能虔刘。
    佳或此诗幕中彦,孤凰一鸣惊群啾。
    带篸梅雪久绝响,眼前有景君兼收。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

    李曾伯:《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

  • 8.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9.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10.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展开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李曾伯:《寿襄阃

  • 11. 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展开
    壮年筋力惯驱驰,堪叹新来数问医。
    生老病催无怪者,寸关亦可自知之。
    养痾抗疏吾谋是,论证投方某剂宜。
    识破幻躯天赋命,儿曹昵昵复何疑。

    李曾伯:《累日脾疾自歌

  • 12.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展开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李曾伯:《寿襄阃

  • 13.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展开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李曾伯:《寿襄阃

  • 14.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展开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李曾伯:《寿襄阃

  • 15. 捻尽吟髭无奈困,亟呼茗碗胜村醅。展开
    病躯羸马陟崔巍,扑面征尘抖擞开。
    万古春愁借山隔,几番风信把花催。
    染成湘泪笑邻竹,飘作寿妆辱梅。
    捻尽吟髭无奈困,亟呼茗碗胜村醅。

    李曾伯:《永州四十里头偶赋题郡驿

  • 16.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17. 伏波方略今堪拟,渤海声名断与俱。展开
    鲸浪中间一岛居,往时千虑笑狂愚。
    伏波方略今堪拟,渤海声名断与俱。
    小丑当从而靡矣,吾民其庶有瘳乎。
    双旌整顿双泉了,归佐清朝泽广区。

    李曾伯:《琼筦雇守示和愚溪诗用韵饯之

  • 18.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展开
    江南三月春事浓,人间处处熙东风。
    山阴亭下羽觞举,长安小边箫鼓从。
    衣冠酣燕太平久,干戈浸钝铁钺朽。
    神州风景虽慷慨,已付新亭一杯酒。
    皇天佑宋当此时,乃眷畴作邦家基。
    水晶宫里毓奇瑞,翼日生此神仙姿。
    平时功业在学术,治道边防讲明出。
    遂将姬旦勤劳心,一洗吴人侈奢羽。
    襄阳自昔天下雄,形势今处常蛇中。
    彤弓玈矢自临牧,轻裘缓带惟从容。
    鸡鸣而起夜无寐,切切安危以身系。
    四维盘石罔遗虑,千里毫釐尚深计。
    一民未饱公足食,一兵尚寒公以衣。
    苍颜皓鬓已若瘠,黄童白叟人其嬉。
    瞻言二十三郡国,根本其蕃赖封植。
    农知奠枕士超距,岂但边人戒生隙。
    几番河檄动汉关,折冲随出精神间。
    平淮既敌江汉盛,救邢況尽春秋难。
    往时国未一兴役,动以千金大农给。
    自公边用足幕府,不费中朝一毫力。
    往时馈识高师,粟殆不及期年支。
    自公留屯上方略,粒米狼戾如京坻。
    规模宏大有如此,古犹其难况今撽。
    朝廷宿望四海重,中外先生一人耳。
    我闻文正腹有百万兵,西贼闻之心胆惊。
    胸中武库今十倍,一尘宜弗轒輼侵。
    忠定昔年镇全益,一信五年方做得。
    况今终始一勤字,十年之间示尝息。
    噫嘻楚人申讨无日休,越人生聚几岁周。
    规摹止俟机会至,社稷固赖封疆谋。
    史毋比公仅羊杜,雅毋咏公止申甫。
    昌唐安得十元吉,平蔡惟须一裴度。
    黄扉紫闼深帝思,衮衣赤舄行公归。
    原公寿躬寿王国,牛马下走亦寿域之黔黎。

    李曾伯:《寿襄阃

  • 19. 战场千古地,咫尺是京河。展开
    战场千古地,咫尺是京河。
    远磴连荒壁,深林长乱柯。
    路迷人迹少,草密兽蹄多。
    忆著中原事,令人抚剑歌。

    李曾伯:《离颍州道间

  • 20.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21.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展开
    早袖经纶手,传之柱石材。
    无心到孤棘,有德付三槐。
    五鼎方身飨,两楹俄梦回。
    百年流泽远,衮衮几公台。

    李曾伯:《挽大资节使史国公三首·早袖经纶手

  • 22. 迩年胡雏肆狙伺,南北不间风马牛。展开
    乐郊从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犹心喉。
    碧墟境界富登览,前贤故址存风流。
    斯楼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潜蟠虯。
    夕佳朝爽在几席,岸巾拄笏供遨头。
    迩年胡雏肆狙伺,南北不间风马牛。
    经营墉壑备亭障,旗鼓欢亮雄谯楼。
    岿然东壁乃头角,适与壤会将谁修。
    斯何时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谋。
    缅怀昨梦阅十载,不谓白首重来游。
    虽然左腹证日急,类舍剑栈窥江油。
    视兹罅漏弗补葺,毋乃閒暇忘绸缪。
    梓人余力建重屋,吾意正岂舒吾眸。
    三湘百粤类砥柱,金城頟頟江浮浮。
    黄茅薰炙鸢堕水,不费矢镞空群酋。
    畴其载笔纪崖右,落成且也陈觥筹。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倣书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丑类岂复能虔刘。
    佳或此诗幕中彦,孤凰一鸣惊群啾。
    带篸梅雪久绝响,眼前有景君兼收。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

    李曾伯:《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

  • 23.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24.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展开
    在负在娵觜,羲双正东陆。
    羽书西边来,胡骑报南牧。
    仓茫星火急,飘忽风雨速。
    凭陵我封疆,剽掠我孳留。
    一越摩云险,已汙岩岷俗。
    再度峰贴隘,重为武阶毒。
    胡儿忽令名,见谓鞑靼属。
    或疑女真诈,颇讶叠州族。
    衣毛不知帛,饮酪非茹粟。
    劲弓骨为面,健马铁裹足。
    驾言取金夏,其锋不可触。
    如竹迎刃解,犹雪惟汤沃。
    先声张虚疑,我师遽蓄缩。
    心已执檄迷,手为望风束。
    策昧战为守,计乏奇与伏。
    西和久间断,文南暂蹢躅。
    将得仅小退,凯音误陆续,
    兰皋要寸功,良将半丧衂。
    败书丙夜闻,前矛石门宿。
    亟令控三关,谨毋费一镞。
    鱼梁闭仙原,武林护午谷。
    七方对垒持,相戒前辙覆。
    县官塞蹊径,战士据林麓。
    由是关以外,民皆弃庐屋。
    西康至天水,患不翅蛇蝮。
    凤集一炬余,地已付麋鹿。
    河池本无虞,百里祸尤酷。
    群盗沸於鼎,流民凑如辐。
    母悲爱子死,夫没嫠妇哭。
    城市委焚荡,道路纷怨讟。
    於时益昌民,十室空五六。
    牙樯嘉陵来,舳舻尾联属。
    十乘随启行,驿书转加促。
    鼓吹喧后部,旌旗蔽前矗。
    两劳使者车,三分元戎纛。
    重以溃卒徒,跳梁满山谷。
    声言诛不平,未知不平孰。
    人情往伤弓,未免惊曲木。
    土著避乡井,游手伺风烛。
    嗟哉是日也,性命龟未卜。
    事机正譸张,天时幸炎燠。
    晋边死季龙,周翰奋方叔。
    水闻武侯败,街亭诛马谡。
    犹有孟明在,焚舟报秦穆。
    不待斩楼兰,闻已事薰粥。
    缙绅屐欲折,意气喜可掬。
    中有山西人,慊若国深辱。
    问之何所云,首疾已频顣。
    大言往者悔,几已溃心腹。
    尚为来者忧,不知护头目。
    厥今敌虽去,乡道渠已熟。
    三关固天险,五都恐日蹙。
    不见关以外,处处空杼柚。
    朝廷无难时,司农积边谷。
    一朝弃粪土,知几十万斛。
    民力哀何辜,边人罪难赎。
    色虽帷幄喜,骨尚原野暴。
    未旌平凉家,方起邹阳狱。
    几效先轸死,不及介推禄。
    魏师付乳臭,汉校起奴仆。
    平时好糜烂,深刑痛敲朴。
    於时在劳来,仍忍逞诛剭。
    颇闻富窖藏,悉已发麦菽。
    边无一人耕,食能几日蓄。
    田里思反业,原堡未修筑。
    了无金城图,酣事铜醍曲。
    朽索驾虚舟,空奁著亡局。
    纵君不惩艾,而我为惭恧。
    我闻报中朝,四境已清肃。
    一人万人心,可欺宁可服。
    当时屹如山,一二臣可录。
    凡此保蜀功,两和李公独。
    赵公继一出,颇慰沔人欲。
    益昌所毋动,饷臣尼其毂。
    公论虽未泯,天幸不可复。
    安得如绍兴,魏公任都督。
    以口伐可汗,我恨匪元璹。
    徒能效曹刿,远谋鄙食肉。
    言之貌愈切,至此泪几簌。
    客既闻斯言,稽首拜且祝。
    九庙宗社灵,百城耄倪福。
    德泽在天下,人心久渗漉。
    徒惟成败论,公等皆碌碌。
    伯比议莫敖,蒍贾知子玉。
    春秋过责备,小事书简牍。
    子其钳尔舌,毋取斧锧戮。
    汉人悔雁门,唐师老鸭绿。
    有道守四夷,初何事穷黩。
    不战屈人兵,正岂待驱逐。
    吾皇天地心,万国囿春育。
    畴咨元帅功,非夕则在夙。
    出命宣黄麻,入相赓绿竹。
    除书从天来,恩礼方隆渥。
    三公应鼎象,相与运坤轴。
    小夷置蚊蝱壮志寄鸿鹄。分无万户印,
    莞尔一杯醁。熟慰豪杰心,
    有诏不盈轴。尧门万里天,
    意者未亲瞩。君相勤外忧,
    必有宁我蜀。

    李曾伯:《丁亥纪蜀百韵

  • 25.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展开
    乐郊从昔推南州,今控西鄙犹心喉。
    碧墟境界富登览,前贤故址存风流。
    斯楼枕江屹雉堞,俯瞰寒碧潜蟠虯。
    夕佳朝爽在几席,岸巾拄笏供遨头。
    迩年胡雏肆狙伺,南北不间风马牛。
    经营墉壑备亭障,旗鼓欢亮雄谯楼。
    岿然东壁乃头角,适与壤会将谁修。
    斯何时也事斯役,或者食肉非良谋。
    缅怀昨梦阅十载,不谓白首重来游。
    虽然左腹证日急,类舍剑栈窥江油。
    视兹罅漏弗补葺,毋乃閒暇忘绸缪。
    梓人余力建重屋,吾意正岂舒吾眸。
    三湘百粤类砥柱,金城頟頟江浮浮。
    黄茅薰炙鸢堕水,不费矢镞空群酋。
    畴其载笔纪崖右,落成且也陈觥筹。
    筑惟甲戌继费誓,城沂亦倣书春秋。
    吾皇神武光四表,自此丑类岂复能虔刘。
    佳或此诗幕中彦,孤凰一鸣惊群啾。
    带篸梅雪久绝响,眼前有景君兼收。
    谩搜枯腹欲貂续,祗觉颜汗包骍羞。

    李曾伯:《湘南楼落成和林书记韵

李曾伯简介

宋朝·李曾伯的简介

李曾伯介绍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北宋尚书左丞李邦彦之后。...〔李曾伯的诗(731篇)  李曾伯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