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梁启超的诗 > 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近现代]:梁启超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丁未年五月回国,立刻东渡日本,又写给在上海的子女。
大海渺茫燕子飞来,忽然回来,依稀难认,哪是旧家庭院。只有旧时花间伴侣尚在,一行燕子毛羽参差燕尾如剪。互相面对,正夕阳西下凄凉哀怨。想倾诉那特异的忧愁又无处可诉,算起兴亡事,已是司空见惯。哪忍心抛却,眼泪如线流不断。
老巢好像最使人留恋。最多情,要含泥粘巢却又坠,落下片片含泥。我自愿辛勤劳苦衔泥来补,可又爱惜落花那新泥尚软。又担心,重帘不卷。十二曲栏杆尚在可春光寂寞,远隔那蓬莱山,到哪里去窥见人面?不要再问,那愁恨的深和浅。

注释

1.金缕曲:词牌名。
2.丁未:清德宗光绪三十二年(1907年),岁次丁未。
3.旋:立即,马上。东渡:指去日本。
4.却:又。沪上:指上海。诸子:指词人子女。
5.瀚海:大海。
6.乍:忽然,刚刚。
7.依依:依稀。
8.芳俦:指旧时的花间伴侣。
9.一例:一行。差池:形容燕子起飞时羽毛参差不齐的样子。出自《诗经·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双剪:指燕尾。燕尾分开,形似剪刀。
10.相对向:相互对面。
11.斜阳:夕阳。
12.奇愁:特异的忧愁。
13.惯司空见:即司空见惯。
14.珍重:爱惜。断红:落花。
15.生恐:生怕,担心。
16.重帘不卷:帘,用以遮隔内外者,重帘不卷则遮隔更深。词人以此自喻为被人遮隔,无从表现。
17.阑:栏杆。寂寂:寂寞。
18.蓬山: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三神山之一。
19.窥:看。
20.休:不要。更:再。

写作背景

《金缕曲·瀚海飘流燕》是清代思想家梁启超创作的一首词。此词咏燕以寄托自己的愁思。词的上片写燕子飘流归来,对旧家有一种陌生之感,旧时友伴皆相对泣怨,象征词人的自国外归来,发现形势发生很大变化,而旧时志同道合的战友,却因形势不利而皆精神不振;下片写燕殷勤恋旧之情,象征着词人的“变法”等等一系列行为,希望能为故国补偏救弊。全词以燕自比,咏燕自托,情感凄恻,真挚动人。

作品赏析

这首词较易理解,关键在于全词都用比喻。燕子喻维新志士,流燕就是流亡在外的作者。故巢喻清王朝,主要指光绪持政的朝廷。斜阳喻时局,隔蓬山的人指被幽禁的光绪。这些比喻,都具象征性。但是,并不是常州派那种隐晦,而是借物言事,内容比较易于把握。
上片写归来的伤感。作者自喻为流燕,海外飘零已久。九年相别,回国与维新人士相见,“相对向、斜阳凄怨。”时局危艰,已无可挽回,如夕阳在山了。维新人士此时已没有多少力量,只能相对凄怨。作者以“算兴亡、已惯司空见”一句,表达他对清王朝必然覆亡的评价,又以“忍抛得,泪如线”的形象描述,表达他对清王朝,主要对光绪依恋之情。梁启超是一个较清醒的政治家。他流亡海外时,和康有为的分歧之一,便是康有为仍然效忠清王朝,保皇不变。梁启超审时度势,已观察到清王朝灭亡是不可避免的,光绪也是保不住的。所以,即便他对有知遇之恩的光绪还存在怀念、依恋,但他对清王朝已是断绝希望了。
下片集中写怀念被幽禁的光绪,表达关怀、哀伤的情怀。“故巢似与人留恋”,以故巢喻清王朝,使人留恋,但“落泥片片”,已经不能继续保存下去。燕子是候鸟,迁徒归来,依例居于旧巢。旧巢不可再居,连修补也为难,“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作者还以龚自珍当年对朝廷的态度来自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还是希望清王朝能振作起来,救亡图存的。“珍重”二字,出于希望之意。但是,现实社会的回答是“重帘不卷”,不为所用。当年唯一寄予希望的光绪,却是“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被幽禁至今,无由再相见。维新变法也被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粉碎。于是,对光绪的怀念变成无望的哀伤,对振兴祖国的壮志变成对顽固派的仇恨。最后两句“休更问,恨深浅”,仇恨深浅,不必问了,不回答已是回答。正是对慈禧深刻的仇恨,作者才再东渡日本的。
全词意思融通,处处体现了对故国、对维新人士、对光绪的怀念,对清廷顽固势力的仇恨。情重于辞,显得坦露诚挚,语多直率,便觉形象难具。虽然是维新思想倡导者真情实感,却未能在词史上有所发明,聊备一格而已。


名家点评
清·叶恭绰《广箧中词》:“深心托豪素。”
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员孙文光《明清词举要》:下片的“故巢”象征着故国,燕之衔泥来补,象征着词人的“变法”等等一系列行为,希望能为故国补偏救弊,这有“女娲补天”的影子,而情感却更加缠绵,情调也更加低沉凄怨。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罗斯宁《历代词三百首》:此词名为咏燕,实质是作者爱国情怀和改良思想的写照,体现了清代咏物词重寄托的特点。

梁启超简介

近现代·梁启超的简介

梁启超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梁启超的诗(63篇) 梁启超的名句

猜你喜欢

金缕曲·瀚海飘流燕

近现代梁启超

丁未五月归国,旋复东渡,却寄沪上诸子。

瀚海飘流燕,乍归来、依依难认,旧家庭院。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相对向、斜阳凄怨。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忍抛得,泪如线。

故巢似与人留恋。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又生恐、重帘不卷。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金缕曲·孟慈农部自都门书来为述宝晋书院生徒祀先公容甫先生栗主于金山精法楼谱金缕曲一阕寄呈

清朝王嘉福

话别三年矣。

恁迢迢、菊苗水长,鲤鱼风起。

日暮停云江东望,喜慰相思片纸。

更备述、先人遗事。

成佛生天非虚说,奉心香、一瓣南朝寺。

新俎豆,旧桃李。

参禅留带同龛地。

算当年、坡仙去后,祗公能嗣。

风月江山传千古,应有英灵恋此。

转自愧、苏瑰无子。

卅载浮名先心死,痛粗官、难继楹书志。

今昔感,泪如水。

金缕曲

清朝赵熙

四壁秋虫叹。似栖栖、衰年才尽,病贫伤晚。伴我愁心无眠夜,思妇劳人合传。

又凉雨、声声河满。老去匆匆神州路,甚涛头、尚喷鱼龙战。

风信黑,海无岸。

金缕曲

清朝姚燮

息梦烟林罅。叹巍峨、九阍踞虎,涎窥瓮鲊。饱啖荔浆支盾唾,敢把仆姑抽射。

愁梦底、狱书投下。谏牍有香尘不蚀,溅丹腔、热血天都怕。

贞木折,豸冠挂。

金缕曲

清朝姚燮

客梦堪凄切。夜乌啼、城沙一白,有霜无月。昨醉分明红烛院,两道琼牙银拨。

停十二、水仙罗袜。那问个人茆屋底,亸退红、衫薄眉青结。

背灯影,语呜咽。

金缕曲

清朝姚燮

雨歇黄梅未。挂斜阳、荒城一角,夕光含霁。搓柳残云轻似絮,芳草连江无际。

落帆影、东南迢递。天末楞伽明翠亸,抵横波、一绺湘烟髻。

憔悴影,懒扶起。

金缕曲

元朝郑黻

秋半红桥路。

是曾孙、几尘夙幸,此生奇遇。

天上人间同宴集,仙乐风飘处处。

遍纷郁、非烟非雾。

光近玉皇颜咫尺,共欢呼、鳌抃霞觞举。

高会散,碧云暮。

至今瑞鹤犹能舞。

几千年、同亭祠下,赛神箫鼓。

再拜乞灵三奠酒,小驻霓旌容与。

半隐约、如传好语。

为送维鱼来入梦,向龙潭、时洒纷纷雨。

齐和曲,踏歌去。

金缕曲

宋朝陶上舍

梦觉黄粱熟。

怪人间、曲吹别调,棋翻新局。

一片残山并剩水,几度英雄争鹿。

算到了、谁荣谁辱。

白发书生差耐久,向林间、啸傲山间宿。

耕绿野、饭黄犊。

市朝迁变成陵谷。

问东风、旧家燕子,飞归谁屋。

前度刘郎今尚在,不带看花之福。

但燕麦兔葵盈目。

羊胛光阴容易过,叹浮生、待足何时足。

樽有酒,且相属。

金缕曲二首

清朝顾贞观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够?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只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已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只看 一作:试看)
兄生辛未吾丁丑,共此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诗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

金缕曲/贺新郎

清朝姚燮

直恁秋萧瑟。倚诗囊、无聊传笺,添侬凄忆。风过漪回阑影定,罥起水荭花碧。

若个在、鹭边横笛。空翠平浮斜照去,到帘丝、吹动晶云白。

酒梦醒,袖凉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