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俞益谟的诗 > 咏百八塔

咏百八塔

[清朝]:俞益谟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

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
只虑激湍穿峡破,故将砥柱挽波颓。
谁能识得真如意,唱佛周遭日几回。

译文与注释


译文

⑴这首诗选自《康熙朔方广武志》。百八塔,即一百零八塔,因塔数而名。位于今宁夏青铜峡市峡口山东麓,黄河自塔下向北流去。该塔是始建于元代的一座喇嘛教式塔(一说建于西夏时期),背山面河,依山凿石分阶而建。自上而下,按1、3、5、7、9……19,奇数12行排列,形成总体呈等腰三角形的巨大塔群。第一座塔高3.5米,其余均为2.5米。塔心正中立一木柱,内填土坯,外砌青砖,涂白色。塔顶为宝珠式,塔身如覆钵状、鼓腹尖锥状、葫芦状、宝瓶状,塔座均为束腰八角须弥座。
⑵阿育王:(?—前232),印度王,在位期间,因取半岛南端杀戮过多,遇一沙门说法,遂生悔意,归信佛教,在印度境内广建寺塔。对佛教发展很有影响。
⑶灭渡:佛教语,亦作“灭度”。谓僧人死亡。梵语涅槃、泥洹的意译。
⑷厥:其。
⑸靡:不。
⑹俚句:方言俗语。此用为对自己诗作的谦称。
⑺百八浮图:即一百零八塔。浮图:亦作“浮屠”,佛塔。
⑻山隈:大山弯曲的地方。
⑼蜜顿:蜜,似应为“密”,佛教 “密教”。主要宣扬身、口、意“三密相应”和“即身成佛”。顿,顿悟和顿渐,是佛教禅宗的两种修行方法。金刚杵:密宗用为护法摧魔的法器,亦称“降魔杵”,即佛寺中金刚塑像手执之杵。
⑽舍利:意译“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释迦的遗骨为佛骨或佛舍利。
⑾真如:佛教名词。佛教认为,用语言、思维等表达事物的真相,总不免有所增减,不能恰到好处。要表示其真实,只能用“照那样子“的”“如”来作形容。中国佛教学者,大都将它作为宇宙万有的本体之称,与实相、法界等同义。
⑿唱佛:信佛之人口念“阿弥陀佛”。 周遭:周围。

俞益谟简介

清朝·俞益谟的简介

俞益谟,字嘉言(1653—1713),号澹庵,别号青铜。 祖籍明代北直隶河间府(今河北河间),因先辈参军到陕西,安家于咸宁(今陕西宜川境内)。曾祖父时又迁居宁夏西路中卫广武营(今青铜峡广武),入籍...〔俞益谟的诗(2篇) 俞益谟的名句

猜你喜欢

咏百八塔

清朝俞益谟

《阿育王经》言:诸佛灭渡后,昼夜役鬼神造塔五千四十八所,意者是即其数欤。然海内郡县所见寥寥,独兹百八聚于一区,厥义未必无谓。余生斯长斯,靡所究竟,率成俚句,请质高明。

百八浮图信异哉,无今无古壮山隈。
降魔蜜顿金刚杵,说法偶成舍利堆。
只虑激湍穿峡破,故将砥柱挽波颓。
谁能识得真如意,唱佛周遭日几回。

咏百合诗

南北朝萧察

接叶有多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抑。

甘菊愧仙方,丛兰谢芳馥。

咏百舌诗

南北朝刘孝绰

山人惜春暮,旭旦坐花林。复值怀春鸟,枝间弄好音。

迁乔声迥出,赴谷响幽深。下听长而短,时闻绝复寻。

孤鸣若无对,百啭似群吟。昔闻屡欢昔,今听忽悲今。

听闻非殊异,迟暮独伤心。

赋咏百论舍罪福诗

南北朝刘孝绰

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苦极降归乐,乐极苦还生。

岂非轮转爱,皆缘封著情。一知心相浊,乐染法流清。

一百八盘

宋朝范成大

畴昔辞桂林,自谓已出岭。
蜕蝉蛮烟中,恍若醉梦醒。
今来峡山路,步步蹑云顶。
仍闻蚯蚓瘴,顾与峤南等。
平生行路难,惊浪兀漂梗。
迷涂兹益远,鸟道非人境。
老矣法当佚,怀哉迹可屏。
拜手天东南,亟上归田请。

第一百八十

宋朝文天祥

天寒霜雪繁,萧萧北风劲。
高鸟黄云暮,斗上捩孤影。

第一百八十八

宋朝文天祥

茫然阮籍途,益叹身世拙。
零落蛟龙匣,开视化为血。

第一百八十六

宋朝文天祥

高歌激宇宙,岁晚寸心违。
忠贞负冤恨,奸雄多是非。

第一百八十二

宋朝文天祥

儒冠多误身,识字用心苦。
斯文忧患馀,郁郁流年度。

第一百八十七

宋朝文天祥

丈夫四方志,丧乱饱经过。
清心听鸣镝,衰老强高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