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公羊高的诗 > 宋人及楚人平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鲁国以外的诸侯之间讲和,《春秋》都不记载;这次楚宋两国讲和,为什么破例记载呢?这是因为赞扬这次讲和,出于两国大夫的主动。为什么要赞扬两国大夫的主动?楚庄王围攻宋国,军队只剩下七天的口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只好回去了。于是派司马子反登上土堙,窥探宋国都城的情况。宋国的华元也登上土堙,出来会见子反。子反说:“你们的情况如何?”华元说:“疲惫不堪啊!”子反说:“疲惫到什么程度?”华元说:“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子反说:“呀,很厉害啦,疲惫!我听说,被围困的军队,总是让马儿衔着木棍,不让马儿吃饱,只牵出肥马给客人看,你怎么这样对我吐露真情?”华元说:“我听说:君子看见别人困难就怜悯他们,小人看见别人危难就幸灾乐祸。我看你是位君子,所以据实相告。”司马子反说:“嗯,努力防守吧!我们也只有七天的军粮,吃完军粮还不能取胜,就会撤军了。”说罢,向华元拱手告别。
司马子反回去见楚庄王。庄王说:“敌情如何?”司马子反说:“疲惫不堪啊!交换孩子杀了吃,拆下尸骨烧火做饭。”庄王说:“呀,很厉害啦,疲惫!那么,我就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不行,我已告诉对方,我军也只有七天的口粮了。”庄王大怒:“我叫你去侦察敌情,你怎么倒向对方泄露军机?”司马子反说:“小小一个宋国,尚且有不肯骗人的大臣,难道楚国就没有吗?因此我向对方说了实话。”庄王说:“嗯,那就算了吧!虽然军粮不足,我还是要攻下宋城再回去。”司马子反说:“既然如此,就请君王住下好啦,我可要请求回去。”庄王说:“你丢下我回去,我和谁住在这儿呢?我也回去算了。”于是带领全军退出宋国。因此君子就赞扬两大夫主动讲和。他们都是大夫,怎么《春秋》又只称之为“人”呢?这是含有贬低他们的意味。为什么要贬低他们?因为他们私下讲和,超越了自身的权限。

注释

①外平不书:指鲁宣公十二年,楚庄王攻破郑国,郑伯求降,庄王与他讲和的事。《春秋》中没有记载。外,鲁国之外的国家。平,讲和。书,记载。
②大:赞扬。平乎己:主动讲和。
③庄王:即楚庄王。
④司马子反:楚国大夫,掌管军政。乘:登。堙:小土山。华元:宋国大夫。
⑤易子:交换儿子。析骸:劈开尸骨。
⑥柑马:给马嘴衔木棍。秣:喂。
⑦情:说真话。
⑧厄:困难。矜:怜悯。
①反:同“返”,返回。
②曷:为什么。③区区:很小。
④舍而止:旧注说是筑舍安营驻扎”,与当时情况不合。
⑤平者在下:讲和的人处在下位。

写作背景

《宋人及楚人平》选自《公羊传》。主要解释《春秋》“宋人及楚人平”一句。这六字,有褒有贬。褒扬华元和子反两位大夫以诚相待主动讲和,减轻了宋楚两国的战祸。贬的是两人超越君权自作主张,背着国君讲和。此例一开,君权就危险了。文章客观上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给人民所带来的极大灾难,尤其是弱小诸侯国的人民更是如此。楚王围宋,即是这种情况。通篇全用对话口气,重复之中又有变化,颇为传神。文章推崇子反与华元以诚相见和在这次讲和中的作用,又发挥了《春秋》原文中批评子反,华元越权的意思,在于揭示所谓“春秋笔法”。

公羊高简介

先秦·公羊高的简介

公羊高 公羊高,旧题《春秋公羊传》的作者。战国时齐国人。相传是子夏(卜商)的弟子,治《春秋》,传于公羊平。《春秋公羊传》最初仅有口说流传,西汉景帝时,传至玄孙公羊寿及齐人胡母生,才&ldq...〔公羊高的诗(3篇) 公羊高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大其平乎己也。何大其平乎己?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华元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司马子反曰:“嘻!甚矣,惫!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是何子之情也?”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庄王曰:“何如?”司马子反曰:“惫矣!”曰:“何如?”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庄王曰:“嘻!甚矣,惫!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司马子反曰:“不可。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是以告之也。”庄王曰:“诺,舍而止。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吾亦从子而归尔。”引师而去之。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此皆大 夫也。其称“人”何?贬。曷为贬?平者在下也。

贺唐举人平侯

明朝王佐(汝学)

平生老战场,遇子三舍避。

六一避后生,何止一头地。

老将将北师,敢复言敌忾。

况提魏武卒,往当恒节制。

汉兵出壶关,堂堂伸大义。

中兴汉威仪,又复见司隶。

六一避后生,所见宁此意。

老手一指挥,渊默而雷厉。

一朝茂声光,隐然起西裔。

四海仰大苏,神仙寄人世。

天子独奇才,昭阳闻洒涕。

人生遇知音,古今诚所贵。

遇子苏则然,知子欧所愧。

顾己愚且贱,于人何能济。

嗟嗟老眊氉,久拚人共弃。

胡为乎为者,晚逐英髦队。

布帛班锦丛,脱粟杂鼎味。

焉能有与无,适足增疵议。

白发照青春,造物深相忌。

欲斗小婵娟,唯子一笑置。

张山人平叔五岳歌

明朝王世贞

人间再见张平叔,能否长将悟真读。四明狂客偶见许,五岳山人生不辱。

三花近扑二室粉,雪山远接峨眉玉。所恨恒阳寓公石,仅捧太华莲花足。

归来贫惫游兴孤,卢敖之杖不可呼。少文画壁毋乃迂,胡不乞写真形图。

侑以廓落流金符,自称紫阳游玉都。君不见王郎手创团焦不盈丈,跬武以还皆草莽。

偓佺安期却来往,何但区区五岳观,千亿须弥托吾掌。

题梅道人平林野水图

宋朝郑洪

浣花溪头车骑发,镜湖影里画图开。有客相寻草堂去,何人却棹酒船回。

是处山林有真隐,如此风尘无好怀。青袍不似黄冠乐,二老风流安在哉。

閒居书事寄逸人平上人

宋朝赵湘

雨驱寒藓入衡门,颜子箪瓢近水濆。
静话忽容幽鸟听,好诗长忌俗人闻。
半帘松影和秋卷,一槛棋声与竹分。
野客有情僧有意,相思时望过溪云。

留题开元寺仙上人平云阁

宋朝梅尧臣

北市面山色,平目观白云。
渔舟溪上歌,游客栏边闻。
俯檐翠柏瘦,蔓篱秋实蕡。
偶来心意静,尘虑如扫坌。

题张安国舍人平沙落雁图

宋朝杨冠卿

渚云低压云山暮,烟素横空落日斜。
秋老江乡稻粱熟,一行征雁下平沙。

偈颂二百零五首·人平不语

宋朝释正觉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嘉州大象,陕府铁牛。
莫怪扶桑最先照,大都家住海门洲。

偈颂二百零五首·人平不语

宋朝释正觉

人平不语,水平不流。
风定华犹落,鸟啼山更幽。
只麽天真无少剩,莫於里许著丝头。

种药苗二首其二种决·老人平生

宋朝苏辙

老人平生,以书为累。
夜灯照帷,未晓而起。
百骸未病,两目告瘁。
决明虽良,何补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