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

[清朝]:郑板桥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这是一首咏史诗。「绍兴」是宋高宗赵构的年号。高宗为徽宗之子,钦宗之弟。宣和七年(1125),金兵两路攻宋,宋徽宗传位于太子钦宗。靖康元年(1126),金人攻陷汴京(今开封),掳走徽、钦二宗,史称「靖康之难」。北宋亡后,赵构在应天府(今商丘)即位称帝,后迁都临安(今杭州),是谓南宋。本诗即是以此为历史背景的。

[内容评析]作者一开始就向读者展示出一种奇怪的历史现象:「丞相纷纷诏敕多」。「诏敕」本是由皇帝下达的文告、命令,现在臣相秦桧却越俎代庖,政由己出,不由使人产生疑问:皇帝又在干甚么呢?于是,作者紧接着就点明造成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绍兴天子只酣歌」。高宗天子苟且偷安,朝政悉由秦桧操纵,自己却过着灯红酒绿、醉生梦死的生活。前一句以「纷纷」二字极言秦桧行令之多,活脱脱画出他的专横跋扈,不可一世的霸道嘴脸。后一句却以一个「只」字衬托出绍兴天子问政之少,只知寻欢作乐,其余一概不管的昏庸形像。这两人一为奸相,一为昏君,本是一丘之貉,但又各有特点,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对比。
半壁江山长期沦陷,黎民百姓惨遭涂炭,南宋小朝廷却只知苟且偷安,不思收复中原,一洗国耻。诗的三、四句「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进一步一针见血地刺中他们的要害;其实,即便金人真的要把徽、钦二帝送回来,把中原归还宋朝,他们也不会接受的。因为如此一来,赵构就当不成皇帝,秦桧也无法专权了。
郑板桥写诗喜用白描,却往往蕴含了极为深刻而又强烈的爱憎之情。从这首诗把高宗、秦桧这类衣冠禽兽嘲笑得如此痛快淋漓,斥骂得这般擘肌入理,我们就可见其一斑了!

[难词注释]①丞相:指南宋权奸秦桧,绍兴年间曾两度为相,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在金兵压境的情况下,秦桧力主和议,卖国求荣,并与高宗沆瀣一气,残酷迫害抗金名将岳飞等人,落下了千古罪名。②诏敕:由皇帝下达的文告、命令。③绍兴天子:指宋高宗赵构。④徽钦:指宋徽宗和宋钦宗。

[url=m/simp/history/]m/simp/history/[/url]

郑板桥简介

清朝·郑板桥的简介

郑板桥 郑燮(1693—1765年),字克柔,号板桥。自称板桥居士,清代画家、文学家。汉族,江苏兴化人。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元年进士。一生主要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扬州八怪”之一。中进...〔郑板桥的诗(51篇) 郑板桥的名句

猜你喜欢

绍兴

清朝郑板桥

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
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

绍兴

明朝李寄

一郡春风拂,游人画里行。

有情山抱郭,最便水穿城。

小艇家家到,鲜风处处生。

知章归隐后,千载鉴湖清。

宿绍兴

宋朝释绍嵩

小舟夜宿越州城,卧看星河尽意明。漏鼓乍听连岸响,好风佳月总同盟。

宿绍兴

宋朝释绍嵩

小舟夜宿越州城,卧看星河尽意明。
漏鼓乍听连岸响,好风佳月总同盟。

发绍兴

宋朝刘宰

留滞青春晚,经行此日初。
柔条桑著眼,短穗麦生须。
竹外云埋屋,花边水绕渠。
个中容我老,肯遗子公书。

绍兴道会

唐代吕洞宾

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遍九垓。我在目前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沉埋。

绍兴乐府

宋朝宋翔

天意回,皇母归。
戢烽燧,敞宫闱,朝阳赫奕明鞠衣。惟皇之孝,惟母之慈。陈仙仗,荐寿卮。从之冢后与庶妃,奏之九成与咸池。沓珍瑞,骈福祺,山陬水裔咸熙熙。
惟天之象,与帝之宜。
千万年,无穷期。

绍兴士人

宋朝韩彦古

绍兴士人,高宗绍兴末曾题诗鸣山祠。
事见《贵溪县志》卷一○。

绍兴道者

宋朝绍兴朝士

万里云归洞,千山水向东。
玉炉香冷处,烟散碧霞中。

绍兴道中

宋朝释绍嵩

古岸侵烟出,沙冈拥地形。
断桥人寂寂,竟日雨冥冥。
丘壑胸中事,乾坤水上萍。
诗成何用好,聊以记飘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