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暂且借着这杯酒遣散无聊,不要损坏了你的愁眉与细腰。人世间除了死亡没有比得上离别更痛苦了,春风不因为爱惜柳枝而不让离苦之人去攀着。

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为了告诉行人不要为情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

注释

⑴离亭:离别的释亭,即释站,是离别处。赋得折杨柳:赋诗来咏折柳送别。《折杨柳》是曲子名。⑵送:遣散。无憀(liáo):即无聊,无所依赖,指愁苦。⑶愁眉与细腰:柳叶比眉,柳枝的柔软比腰,有双关意。⑷争拟:怎拟,即不拟,即为了惜别,不想爱惜柳条。⑸含烟惹雾: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依依:状恋恋不舍。

写作背景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借言惜柳而写惜别之意;第二首以退为进,宛言杨柳依依送别,亦依依盼归。两诗用意一正一反,善于对比,富于变化。

作品赏析

  这两首诗与杜牧《赠别》主题相同,即和心爱的姑娘分别时的离别之作,但写法各别。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赋得某某,是古人诗题中的习惯用语,即为某物或某事而作诗之意。诗人在即将分别的驿站之中,写诗来咏叹折柳送别这一由来已久但仍然吸引人的风俗,以表达惜别之情。

  第一首起句写双方当时的心绪。彼此相爱,却活生生地拆散了,当然感到无聊,但又势在必别,无可奈何,所以只好暂时凭借杯酒,以驱散离愁别绪。次句写行者对居者的安慰:“既然事已至此,不能挽回,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所希望于你的,就是好好保重身体。你本来已是眉愁腰细的了,哪里还再经得起损伤?”这句先作一反跌,使得情绪放松一下,正是为了下半首把它更紧张起来。第三句是一句惊心动魄的话。除了死亡,没有什么比分别更令人痛苦。这句话是判断,是议论,然而又是沉痛的抒情。第四句紧承第三句,针对第二句。既然如此,即使春风有情,不能因为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量攀折。这一句的“惜”字,与第二句的“损”字互相呼照。因为愁眉细腰,既是正面形容这位姑娘,又与杨柳双关,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乃是古典诗歌中的传统比喻。莫损也有莫折之意在内。

  第二首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李商隐的诗(872篇) 李商隐的名句

猜你喜欢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代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

唐代李商隐

暂凭尊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唯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
为报行人休折尽,半留相送半迎归。

折杨柳五首·折杨柳

宋朝曹勋

折杨柳,上隋堤,攀条同忆送君时。
君王近发关中卒,更戍归来尚未迟。

折杨柳五首·折杨柳

宋朝曹勋

折杨柳,上章台,柳色依依尚未回。
汉家尽得单于垒,屈指归同社燕来。

折杨柳五首·折杨柳

宋朝曹勋

折杨柳,灞桥西,去日同君上柳堤。
闻道将军得天马,归时芳草正萋萋。

折杨柳枝二首

唐代张祜

莫折宫前杨柳枝,玄宗曾向笛中吹。
伤心日暮烟霞起,无限春愁生翠眉。
凝碧池边敛翠眉,景阳楼下绾青丝。
那胜妃子朝元阁,玉手和烟弄一枝。

同陈景明林熙绩赋得折梅寄远

明朝董希吕

故人别我音尘阙,两见寒梅破香雪。
怅望清飞官阁云,相思梦断罗浮月。
去年花落客辞家,今岁花开天一涯。
水远山长愁不极,思君千里寄梅花。
踟蹰欲折伤离思,折梅旧是看花处。
身似山中瘦影留,魂随马上寒香去。
折梅莫折盛开时,寄君遥寄未开枝。
到时正及花开日,远道悠悠春信迟。

折杨柳歌词(二首)·江头横吹悲

明朝高启

江头横吹悲,北客休南去。
闻道武昌门,愁人无别树。

折杨柳歌词(二首)·高枝拂翠幰

明朝高启

高枝拂翠幰,低枝垂绮筵。
春风千万树,此树妾门前。

用乐府题作唐体十二首·其五·折杨柳

明朝陈子升

离情相送送,大道夹垂杨。

千里从兹远,一枝空折将。

结为腰带缓,吹与鬓丝长。

何必闻羌篴,方知断客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