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景陵

[唐代]:李商隐

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俱是苍生留不得,鼎湖何异魏西陵。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据说宪宗皇帝的精魂早已经神仙般飞升,可这施设帷帐的寝殿却凄凉凝满烟雾灰尘。反正都是一样谁也难以长留人间,那么黄帝在鼎湖升天何异于魏武帝病葬于西陵。

注释

⑴景陵:唐宪宗陵寝。⑵武皇:指唐宪宗。唐宪宗谥圣神章武孝皇帝,故称。精魄:精魂体魄。⑶帐殿:施设帷帐的寝殿。⑷苍生:百姓,众民。⑸鼎湖:即鼎湖龙去,指黄帝升仙。《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余人,龙乃上去。”后以指帝王之崩逝。西陵:魏武帝曹操地陵,曹操逝后,葬于邺之西冈,故称。在今河南省临漳县西。

写作背景

《过景陵》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篇讽刺唐宪宗求仙,以黄帝托讽,前两句谓宪宗死后,陵寝一片凄凉。后两句谓升天也罢,死葬也罢,都是一样。这首诗有深刻讽刺意味,语言却明白如话。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诗人过景陵有感而作的。这首诗寓意极浅,应是李商隐少时之作。唐宪宗之崩,在元和十五年(820)。“景陵”在故蒲城西北二十里金帜山,故于开元四年(716)更名“奉先”,隶京兆府,其地多唐代帝皇陵寝,而李商隐则在年十三之际,父丧除后,移居蒲州之永乐(据冯浩《玉溪生年谱会笺》)。以此推测,此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亦应在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左右。文学赏析此篇讥讽迷信求仙。前二句写景陵寥落景象,那葬在这里的宪宗皇帝据称精魂已升天。但可悲的是他陵前的寝帐却凄凄凉凉,凝满尘烟,分外冷落。凄寥景色的描写显出所谓“仙升”实在是虚妄无意义,即使是皇帝也不免其一死,也落得个死后寂寞冷落下场。后二句就明白说出这个意旨,任何人,包括皇帝在内,都不过是血肉之躯,都是苍生中一个,因此谁也难以长生留世,谁也不免一死。即然如此,那么,所谓黄帝升天之说实际和曹操病死葬于西陵,并没有什么差异,这就更明确说明所谓升天成仙是没有的事,结句正是对首句武皇“仙升”的否定。成仙迷信之说,在现代无疑是人人皆知其虚妄,是小儿便知的常识。但在那个时代却是不少人都相信和追求的,李商隐对此类迷信从多方面予以讥刺否定,反对皇帝建台求仙,是难能可贵的。

李商隐简介

唐代·李商隐的简介

李商隐 李商隐(公元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汉族,唐朝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是唐朝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李商隐的诗(872篇) 李商隐的名句

猜你喜欢

过景陵

唐代李商隐

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俱是苍生留不得,鼎湖何异魏西陵。

过景陵

唐代李商隐

武皇精魄久仙升,帐殿凄凉烟雾凝。
俱是苍生留不得,鼎湖何异魏西陵。

过景州

清朝乾隆

城上遥看塔影孤,轻尘不动雪微铺。

三年两度仍经此,今日昔时频感吾。

秃树华如发温卉,青郊寒未茁春芜。

盖藏略具鸡豚息,击壤随民得自娱。

晓过景州

清朝乾隆

春烟敛处见城郭,露冕行中觐臣民。

羽林警跸尔莫亟,蔀屋暑寒吾最亲。

政协刚柔要因俗,风树彰瘅归以仁。

每度户口较先益,足食艰致陈相因。

过景福庵

明朝吴士玮

旅中嫌久病,行药到禅关。

日落常归鸟,云閒不蔽山。

尘劳无念了,般若即时还。

兀坐忘身世,青天度白鹇。

载酒过景仁不园

宋朝韩维

地胜依危堞,城高若半峰。
衔觞惊岁序,候雪仰云容。
不假猫滋竹,须防犬败松。
顾惭文俗吏,游步蹑仙踪。

过景空寺故融公兰若

唐代孟浩然

池上青莲宇,林间白马泉。故人成异物,过客独潸然。
既礼新松塔,还寻旧石筵。平生竹如意,犹挂草堂前。

信笔·急雨初过景物奇

宋朝陆游

急雨初过景物奇,一天云作细鳞差。画桡弄水三十里,恰是西村烟暝时。

李彦益过景城以诗寄之

宋朝许景衡

闻说安仁过东县,却撩梅福欲归心。

画船长是半日到,秋水而今几尺深。

人散渡头飞鹭下,月明波底老龙吟。

一杯相属知何日,驿路蝉声急暮林。

秋日过景光禄墓二首·其二

元朝李溥光

金天一代盛豪华,梦断槐安事可嗟。破冢荒寒无发主,断碑零落在谁家。

颓垣斜日围秋草,宰树西风集暮鸦。閒客不堪来吊古,摩挲翁仲看苔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