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阮阅的诗 > 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

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

[宋朝]:阮阅

赵家姊妹,合在昭阳殿。因甚人间有飞燕。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惯见。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向尊前酒底,得见些时,似恁地、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著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作品赏析

【注释】:
此为作者赠官妓赵佛奴之作。词中盛赞赵氏的美貌及作者对她的爱恋。全词语言俚俗泼辣,感情坦率直露,堪称元曲的先声。
上片起首三句,先赞美赵佛奴象赵氏姊妹燕、合德一样美貌,不应生活在民间,而应居住在后妃的宫殿里 。这里用典 :赵飞燕赵合德姊妹东汉成帝时官人 ,成阳侯赵临之女,善歌舞。这里用典非常确切,赵家姊妹姓赵,佛奴也姓赵;赵家姊妹善歌舞,佛奴亦善歌舞。在此基础上,词人又把昭阳殿与人间作了对比 ,意思是赵佛奴当官妓是委屈了她 ,凭她的美貌,应当享受后妃的待遇。这种抑扬结合的方法,目的仍在于扬 。下面是以江北与江南对比,“见伊底”,犹今语“见她的”,底即的,这和下片的“恁地”,都是宋时方言。这几句是说,凡是见到她的人,都说她色艺双绝 ,独步江南 。但词人认为即使把江北也算上,也很少见到这样的美人。过片三句先从赵佛奴本人写她的美,再从别人对她的反映,烘托她的美,并且抒写了词人对她的爱恋。词人说赵佛奴不仅容颜长得娇,而且性情生得好。她从不使小性子,总是脸带微笑,灿若桃花。此三句,廖廖数笔,便把人物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来 。“向尊前”几句写他们在酒席筵前相见,从而点出了各自的身份。因为作者是词客 ,故佛奴为之歌舞以侑觞 。可是赵佛奴长得太美了,以致词人顾不上饮酒,只是不停地向她注目,被她深深地吸引住了 。“似恁地 ”,意犹似这般 。“恁地”,如此、这样。“能得几回细看”一语,把词人抓紧时机、细心审美的心情和盘托出。结拍三句,用夸张的手法,绘神绘色地写词人看这美女,连眼睛也不眨一眨 ,为的是把眨眼的工夫省下来 ,好多看上几眼,以此表现词人爱美之切之深,亦反衬出赵佛奴之美艳绝伦。
词中写赵佛奴的美貌,表现技巧上与汉乐府《陌上桑》颇为类似,多角度、多侧面地烘托、渲染出美人容颜之秀丽。作者善于运用夸张手法,以痴语、无语突出词人对于赵佛奴钟情之深、爱恋之切。这样的语言最能揭示人物心灵 ,可谓拭尽铅华,尽露本色,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阮阅简介

宋朝·阮阅的简介

阮阅 阮阅(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阮阅的诗(120篇) 阮阅的名句

猜你喜欢

洞仙歌·赠宜春官妓赵佛奴

宋朝阮阅

赵家姊妹,合在昭阳殿。因甚人间有飞燕。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惯见。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向尊前酒底,得见些时,似恁地、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著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赠宜春笔工

宋朝王庭珪

宜城一变宣城样,入手便如锥画沙。

但喜中书头未秃,不妨诗老梦生花。

洞仙歌

清朝蒋士铨

春衣初试,映湖光脉脉。记得罗衫一痕碧。正鱼龙,曼衍莺燕纷纭,原不合,悄向众中怜惜。

洞仙歌·品茶

清朝饶芝祥

烛明香炷。正烧灯时序。一桁湘帘透疏雨。值午餐传后,酉饮醒时,好安排、槐火松炉烟缕。

洞仙歌·寄内

清朝叶楚伧

湘君近好,忆病乡消息。

匝月如何无一字。

谅侍姑辛苦,哭女凄其,更薄怒、浪不还家游子。

密誓今犹记。

战胜归来,老向妆台画眉矣。

芳草望王孙,十日南湖,又一棹、绿波春水。

只此事、差堪慰离人,是别后狂生,未亲声伎。

洞仙歌·其一

近现代宁调元

碧天如水,有疏星三五。蟋蟀声声满窗户。渐炎威消歇,不似从前,甚心绪,却怕逢秋更苦。

洞仙歌·醉李

清朝姚燮

冰盘晓荐,尽麝衫红脱。雪样仙肌忍轻啮。想上元初嫁,越酿微酣,灯影里,步到西家罗袜。

洞仙歌·其一

清朝李慈铭

翠云缺处,有花光红沁。青玉重门锁芳讯。更经坛、日静药径烟深,流水里、依约棋声人影。

洞仙歌·其四

清朝李慈铭

旧游如梦,又坠鞭扶路,烂漫江湖暂归去。认春申、城郭杨柳溟濛,刚恰是、帘幕家家梅雨。

洞仙歌·纪游

清朝何振岱

凉秋胜会,望瀛洲天迥。风送蓬山落鳌顶。古松阴、一双仙鹤闲行,苔满径、四面都无人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