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韦应物的诗 > 登楼寄王卿

登楼寄王卿

[唐代]: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作品赏析

  王卿是作者的好友,以前常一同攀林登山,赋诗抒怀,后来南北一方,作者对他非常挂念。一个天高气爽的秋日,诗人独自攀山登楼,目睹四野一片荒凉景象,感慨万千,不由想起以往与王卿一同登高望远的情景,于是下了这首七绝。

  首二句写寄诗之情。“踏阁攀林恨不同”,“踏阁”,即登上楼阁;“攀林”,即攀林登山。楼阁在山上,应是先登山后登楼阁,由于声调关系,这里颠倒来用。

  秋日出游,本多感慨,现在又是独自登临,无好友在一起相与谈论,心情更觉怅惘,故而有“恨不同”的叹恨。“恨不同”,就是不能与好友王卿同游之恨。

  “楚云沧海思无穷”,“楚云”,指南方,“沧海”,指北方。当时作者宦游江南,时值兵乱之后,与好友南北一方,关山阻隔,路遥途远,相思相望,颇感伤怀。“思无穷”三字,表现出了作者无限伤时和思友之情。

  后两句目中所见的凄凉景象。“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秋山之下,只余稀落的几家人在捣洗衣服,人民已四处流亡,州中已空无人烟;寒雨之中,一郡但见荆棘丛生,不见稷黍。这两句表现出了兵乱后整个州郡民生凋敝、田园荒芜的凄凉景象。

  诗人乃一州的长官,身负养民、保民、安民之责,目睹这种凄凉景象,内心十分痛苦。他在《京师叛乱寄诸弟》诗中说:“忧来上北楼”,在《寄李儋元锡》诗中说:“邑有流亡愧俸钱”,都流露了这一思想。

  在唐人诗中,登览诗在写法上一般多先写登览所见之景,然后抒情。这首诗恰恰相反,它是先抒情,后写登览所见之景。以景作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自有其高妙之处。

  韦应物写过许多山水诗,诗中常有民生疾苦的反映,这是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山水诗不同之处。在他的山水诗中,山水田园不尽是恬静而安谧,而是不时可见劳动人民的辛酸。从这首诗以及《广德中洛阳作》、《始至郡》等诗中均不难看出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白居易《与元九书》说韦应物的诗“才丽之外,颇近兴讽”,正是就这类作品而言的。

韦应物简介

唐代·韦应物的简介

韦应物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韦应物的诗(995篇) 韦应物的名句

猜你喜欢

登楼寄王卿

唐代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登楼寄王卿

明朝陈贽

此时登览恨难同,楚水吴云望不穷。

一簇帆樯秋浦外,几家砧杵夕阳中。

登楼寄王卿

唐代韦应物

踏阁攀林恨不同,楚云沧海思无穷。
数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荆榛寒雨中。

登楼寄远

唐代李九龄

满城春色花如雪,极目烟光月似钩。
总是动人乡思处,更堪容易上高楼。

登楼寄胡家兄弟

唐代张籍

独上西楼尽日闲,林烟演漾鸟蛮蛮。
谢家兄弟重城里,不得同看雨后山。

雨后登楼寄舒仲权

明朝李本

独凭危楼雨后窗,孤村一曲绕春江。

白云低压青山半,绿水交飞紫燕双。

落日船归桃叶渡,晚风人唱竹枝腔。

抱琴有忆能相过,犹及残红扑酒缸。

减字木兰花·涟水登楼寄赵伯山

宋朝米芾

云间皓月。光照银淮来万折。海岱楼中。拂袖雄披楚岸风。醉余清夜。羽扇纶巾人入画。江远淮长。举首宗英醒更狂。

送王卿

唐代韦应物

别酌春林啼鸟稀,双旌背日晚风吹。却忆回来花已尽,东郊立马望城池。

送王卿

唐代韦应物

别酌春林啼鸟稀,双旌背日晚风吹。
却忆回来花已尽,东郊立马望城池。

赠王卿

明朝梁辰鱼

绛罗裙软醉榴花,午夜高楼月倍嘉。
曲罢暗香人不识,半槽余暖在琵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