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注释

⑴秋千——游戏之一种,以彩绳系索悬于架上,女子坐板用手推送于空处,来回荡摇。据《古今艺术图》载,秋千本山戎之戏,齐桓公北伐,始传中国。字亦作“秋千”,楚俗谓“施钩”。苏轼《春宵》:“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慵(yōng雍)——困倦无力。
⑵拟教句——打算教人来推又心中害怕。拟(nǐ你):打算。忪(zhōng中):惊惧。
⑶谁不极——谁人不心切。极:心迫急。
⑷梨雪——梨花如雪。玲珑——纯洁晶莹的样子。
⑸憔悴(qiáocuì桥翠)——形容人面瘦弱,精神不振。惹——引出,这里是带着的意思。

写作背景

《浣溪沙·欲上秋千四体慵》是五代词人韦庄的作品。这首词写一荡秋千女子的残春伤感。

作品赏析

上片开头两句铺写女主人公想荡秋千,但觉无力,想教人送而又不敢的怦怦不安的心情。“画堂”句点明这时的地点:“画堂”前;环境:“月明风”,由此开出下片。
过片“此夜”顶承“月明风”,明写女子的感慨:良辰美景,谁不尽情享受?随之,思路又转移到物象上——“隔墙梨雪又玲珑”。看似与上句脱节,实则意脉不断。以梨花开得洁白透亮,显示花繁春残,加强了“此夜有情”句的份量。最后用女子的憔悴微红面容,表现其微弱的感伤情味。这样美好的春夜里,谁不想尽情地玩耍一下,放松一下,谁不想尽一尽兴呢?她转眼看到了院墙外那排梨树了,梨花都绽开了,月光下显得分外皎洁雪白,象玉雕一样玲珑可爱。这时,这女孩儿脸儿微微变色,显得有些憔悴,脸颊现出几分红晕。
同样是在寒食前后,前一首词中的女孩子是“卷帘直出画堂前”,活泼爽利,而这一位是“欲上秋千四体慵”,娇弱纤柔;前一个是“指点牡丹初绽朵”,花红人美兴致高,而这一位看到的是“隔墙梨雪又玲珑”,月寒风冷梨花白;前一位是“含颦不语恨春残”,有些小气恼小怨恨,而这一位是“玉容憔悴惹微红”,有些小腼腆小羞涩。

韦庄简介

唐代·韦庄的简介

韦庄 韦庄(约836─910)唐末五代诗人、词人。字端己,谥文靖。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东南)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曾辞家泛潇湘,游江南。公元880年(广明元年)陷黄巢兵乱,身困重围。后逃至...〔韦庄的诗(376篇) 韦庄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浣溪沙·欲上秋千四体慵

唐代韦庄

欲上秋千四体慵,拟教人送又心忪,画堂帘幕月明风。

此夜有情谁不极?隔墙梨雪又玲珑,玉容憔悴惹微红。

浣溪沙·江上秋风日夜生

元朝虞集

江上秋风日夜生。萧萧两鬓葛衣轻。芭蕉丛竹共幽情。病骨不禁湘簟冷,梦魂犹似玉堂清。画檐疏雨过三更。

浣溪沙·江上秋高风怒号

宋朝晁补之

江上秋高风怒号。江声不断雁嗷嗷。别魂迢递为君销。一夜不眠孤客耳,耳边愁听雨萧萧。碧纱窗外有芭蕉。

浣溪沙·已拆秋千不奈闲

宋朝晏几道

已拆秋千不奈闲。却随胡蝶到花间。旋寻双叶插云鬓。几摺湘裙烟缕细,一钩罗袜素蟾弯。绿窗红豆忆前欢。

摊破浣溪沙·湖上秋深藕叶黄

宋朝贺铸

湖上秋深藕叶黄。清霜销瘦损垂杨。洲嘴沙斜照暖,睡鸳鸯。红粉莲娃何处在,西风不为管余香。今夜月明闻水调,断人肠。

浣溪沙

清朝王士祯

北郭青溪一带流,红桥风物眼中秋,绿杨城郭是扬州。
西望雷塘何处是?香魂零落使人愁,淡烟芳草旧迷楼。

浣溪沙

唐代韩偓

拢鬓新收玉步摇,背灯初解绣裙腰,枕寒衾冷异香焦¤
深院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残醉却无聊。
宿醉离愁慢髻鬟,六铢衣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
罗袜况兼金菡萏,雪肌仍是玉琅玕,骨香腰细更沉檀。

浣溪沙·梅

清朝王策

篱角烟轻玉一枝。

雪边风味竹边姿。

天寒袖薄正相思。

半枕诗魂香未了,一分春色瘦难支。

小桥流水月明时。

浣溪沙·桂

宋朝吴文英

曲角深帘隐洞房。正嫌玉骨易愁黄。好花偏占一秋香。
夜气清时初傍枕,晓光分处未开窗。可怜人似月中孀。

滩破浣溪沙

明朝杨慎

滟滟波光绿似醅。茸茸草色嫩如苔。只有轻寒浑不定,晚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