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白的诗 > 巴女词

巴女词

[唐代]:李白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巴地的长江水,急湍奔流快如箭,巴水上的船儿顺水漂流疾若飞。

十个月时间走过三千里,郎今一去,何年能回归?

注释

巴:今四川省东部一带地方,古时为巴国。巴女,即巴地的女子。

巴水:水名,在湖北省境内。巴水:指三峡中的长江水,因处在三巴之地,故名。王墒注:“唐之渝州、涪州、忠州、万州等处,皆古时巴郡。其水流经三峡下至夷陵。当盛涨时,箭飞之速,不足过矣。”

写作背景

《巴女词》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借用水如箭、船若飞与问“郎几岁归”的心情进行对比,隐隐露出丈夫告别家乡远游的丝丝悲痛。此诗语言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作品赏析

巴女词文学赏析

诗中巴女的丈夫大约是乘船东下去经商,所以诗人模仿巴女的口吻,用极简单的几笔,勾勒出与丈夫分别时的情景,道出了女子当时的不忍分别的复杂心情。

诗中前两句写水、写船,“急如箭”“去若飞”两个比喻恰切描摹了巴水湍急以及小船疾去的情形。这既是对客观事物的实写,又含蓄地写出了送行者洒泪惜别的细微心理活动。在诗中主人公看来,顷刻离别,去若离弦,万千心事还没有来得及说,丈夫所乘坐的小船就消失在江水的尽头了,这实是令人难以忍受的。

接下两句是对巴女内心活动的直接刻画。巴女送丈夫离去以后,落泪如雨,痴痴立在岸边,她默然地计算着:“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暗寓出身隔异地,夫妻两人不知何时才能团聚的悲伤之情。很多行商在外的旅人,由于交通极不便利,各种物质条件的贫乏,往往客死异乡,或者竟在外地另立家室。在家独守的商妇,大多形同孤寡、无依无靠,她们的命运是非常悲惨的,所以她们与丈夫离别就象生离死别一样。本诗就在对这种无限惆怅的情调的描写中,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全诗从题材到语言与六朝民歌几无区别,形式朴素简洁,语言明快自然、不假雕琢,真切生动地表现了巴女那种真挚淳朴的思想感情。

巴女词名家点评

明 胡震亨《李杜诗通》:似亦效《西曲》者。

日本·伊豫松山、近藤元粹《李太白诗醇》:言外有用沉痛悲切之情。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一说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李白的诗(1340篇) 李白的名句

猜你喜欢

巴女词

唐代李白

巴水急如箭,巴船去若飞。

十月三千里,郎行几岁归。

巴女词·其一

清朝毛澄

填却瞿唐峡,郎船何处流。

门前乌桕树,留著系郎舟。

巴女词·其二

清朝毛澄

郎去遗红豆,巴山暖易生。

妾留多夜雨,枕上怨无晴。

巴女谣

唐代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巴女谣

唐代于鹄

巴女骑牛唱竹枝,藕丝菱叶傍江时。
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

幼女词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浣女词

元朝杨维桢

**溪边浣,使君溪上游。
使君来乞饮,瓢弃在沙头。

幼女词

唐代施肩吾

幼女才六岁,未知巧与拙。
向夜在堂前,学人拜新月。

幼女词

明朝江源

恋恋阿母慈,出门索新衣。

时时偷照镜,学人画双眉。

有时阿姊见,两手障娇面。

毛女词

明朝江源

芒砀龙起嬴秦亡,咸阳鹿走子婴降。

秦宫美人何所之,华阴深处双鱼藏。

风骨本是麻姑侣,两肩槲叶无寒暑。

回望长安忆旧君,那知汉晋更新主。

丹崖碧水皆行踪,梦魂不到阿房宫。

千年颜色驻流景,万山芝草摇春风。

独不见同时美人逐降虏,朝为秦宫姬,暮作楚人妇。

辱身流落长辛苦,何如物外恣逍遥,上天下天跨鹤随王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