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崔国辅的诗 > 小长干曲

小长干曲

[唐代]:崔国辅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作品赏析

  小长干,属长干里,遗址在今南京市南,靠近长江边。长干曲,乐府杂曲歌辞名,内容多写长干里一带江边女子的生活和情趣。崔国辅的《小长干曲》内容也如此。
  这首诗风格清新,语言晓畅,于平淡自然中见含蓄委婉,很耐人寻味。
  这是一首情歌。但作者没有从相见、欢聚、别离等处落笔,而是紧扣江南水乡的特点,抓住特定时间、地点、条件,自然而风趣地表现一位青年男子对一位采菱姑娘的爱慕和追求。
  “月暗送湖风”,诗一开头,即点明时间是夜晚,地点是湖滨。月暗,不是没有月光,而是月色暗淡;湖风用“送”,带有舒展、爱抚的感情色彩,切合小伙子此时的感受。因为他很兴奋、很欢快,湖风吹到他的身上就显得特别轻柔,好象大自然特意为他送来的一般。这一句五字,勾出了一幅月色朦胧、湖风轻拂的艺术画面,造成了一种优美而颇具神秘色彩的环境气氛。
  在这富有诗情画意的水乡湖滨,一位年轻人,踏着月色,沐着凉风,急忙忙、兴冲冲地走着。但是夜色暗淡,道路难辨,走着走着,突然路被隔断了。“相寻路不通”,侧面点出了菱湖之滨的特点:荷塘满布,沟渠纵横,到处有水网相隔。显然,这个小伙子事先并未约会,只因情思驱使,突然想会见自己的恋人。一个“寻”字,传出了其中消息,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
  正在焦急踌躇之际,优美动听的菱歌吸引了小伙子的注意,他侧耳谛听,仔细辨别是谁的歌声。彻,本为不尽之意,这里用来形容菱歌的时断时续,经久不息,同时也描摹出歌声的清脆、响亮。姑娘们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幸福的憧憬,读者能从这歌声中想象出那采菱姑娘天真活泼、娇憨可爱的神情。
  听着听着,小伙子又眉开眼笑了,知道自己的意中人,就在那不远的荷塘中。“知”字十分传神,不仅表现了小伙子心情由焦急到喜悦的变化,而且点明小伙子对姑娘了解得非常透,甚至连她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非常熟悉。读者正可从其知之深推测其爱之切。
  短短的一首抒情诗,能写出诗中主人公的形象和思想活动,并有起伏、有波澜,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若非巧思妙笔,匠心独运,恐怕难以达到这样的艺术境界。
  
(刘永年)

崔国辅简介

唐代·崔国辅的简介

崔国辅 崔国辅,唐代诗人。吴郡(今苏州)人,一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开元十四年(726)登进士第,历官山阴尉、许昌令、集贤院直学士、礼部员外郎等职。天宝十一载(752),因受王鉷案牵连被贬为竟陵...〔崔国辅的诗(61篇) 崔国辅的名句

猜你喜欢

小长干曲

明朝高启

郎采菱叶尖,妾采荷叶圆。
石城愁日暮,各自拨归船。

小长干曲

唐代崔国辅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
菱歌唱不辍,知在此塘中。

长干曲

清朝史夔

妾家长干住,嫁与里中儿。

愿同比翼鸟,生死恒相随。

岂知别离苦,郎作襄阳贾。

昨夜邻船开,寄书与郎去。

大堤花正飞,歌舞醉芳菲。

但言估客乐,谁劝不如归。

郎如白石郎,妾似青溪女。

花落板桥南,年年长独处。

何日下江潮,相迎皂莱桥。

还忧风浪苦,中道滞归桡。

长干曲

清朝陈长生

侬住长千里,离愁动隔年。生憎门外柳,不系九江船。

长干曲

明朝孙继皋

妾本长干女,爱在长干住。

何事嫁商人,愁风复愁雾。

与君返长干,妾安君亦安。

十指百不难,莫愁饥与寒。

长干曲

明朝王伯稠

月出江头白鹭飞,江花采罢湿罗衣。
侬家住在长干里,自唱莲歌伴月归。

长干曲

明朝袁袠

停桡暗相语,妾在长干住。
郎亦秣陵人,便可同舟去。

长干曲

明朝朱阳仲

美人家住汉水滨,夫婿从军久向秦。
江口寄书无便使,客中多是洛阳人。

长干曲四首

唐代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同是长干人,自小不相识。
下渚多风浪,莲舟渐觉稀。那能不相待,独自逆潮归。
三江潮水急,五湖风浪涌。由来花性轻,莫畏莲舟重。

中秋长干曲三首·其二

明朝周天球

花灯百队走儿童,尽道仙娥降月中。

纵是霓裳看不见,白毫光里度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