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贝琼的诗 > 题材上人遐观楼

题材上人遐观楼

[明朝]:贝琼

上方台殿酒波涛,万里无云见羽毛。沧海一杯流地底,雪山千仞小秋毫。

天边作客登临倦,夜半惊人笑语高。犹有秦川公子笔,为君题赋擅风骚。

贝琼简介

明朝·贝琼的简介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贝琼的诗(389篇) 贝琼的名句

猜你喜欢

题材上人遐观楼

明朝贝琼

上方台殿酒波涛,万里无云见羽毛。沧海一杯流地底,雪山千仞小秋毫。

天边作客登临倦,夜半惊人笑语高。犹有秦川公子笔,为君题赋擅风骚。

题材湖州画像

宋朝杨长孺

面有忧民色,天知报国心。
三年风月少,两鬓雪霜深。
更莫留形迹,何曾废古今。
不如随我去,相伴老山林。

遐观亭

宋朝章宪

吾慕陶靖节,处约而平宽。

涉园自成趣,矫首复遐观。

我亦散游目,俛仰天地间。

云烟自舒卷,湖岭相回环。

永与形役谢,岂有俗虑干。

想像斜川游,千载乃相关。

题材褒亲崇寿寺

宋朝吴钢

坳径石齿牙,梅枝碍竹斜。
旧封妃子墓,残觉王家里。
亭砌旋风叶,岩流出洞花。
饱参尘世味,得似野僧茶。

留题材曾丞道堂

宋朝李弥逊

阴阴翠竹销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登遐观亭

宋朝吴芾

城上辟新亭,似若规模小。
谁知此亭中,景胜冠江表。
湖山既回旋,烟云角缥缈。
万象森目前,不数花与草。
公余乘兴来,聊以散怀抱。
四时风物新,一一发天巧。
芳春柳色连,长夏荷花绕。
月明固已佳,雪积还更好。
凭栏认归舟,策杖送飞鸟。
适意岂在大,容膝自足了。
第我思故山,上章方告老。
指日是行人,颇恨来不早。

遐观栖辞

宋朝晁补之

窘墙堵之伏潜兮,登斯栖以遐观。
匪吾居之为隘兮,乾坤曶其盂盘。
仰攀甍而拊楯兮,宇旷旷而益宽。
彼何大而能舒兮,吾何眇而莫闲。
霜肃垄而木枯兮,潦收窦而泽干。
蓬鸣野而相追兮,呑海水而天寒。
左睇兮城闉,右盼兮林坰。
商贾纷其书合兮,陶冶蓊其烟兴。
之罘杳以在东,双柏近而青青。
物暇遽之不同兮,余亦不知其何情。
聊浮游以相羊兮,初怫郁而中清。
彼坱圠之无垠兮,人驹隙之暂更。
道本夷而世险兮,夸夺餍而卒平。
周垣兀其跨衍兮,逝千古于樵耕。
春与秋之不淹兮,岁忽忽其峥嵘。
招摇指于北陆兮,澹黄宫之阳生。
固天道之反覆兮,气默会而孤萌。
朝卷箔而极望兮,稍雾廊而日晶。
及旸景之方中兮,晞余发乎南荣。
浮云起而景翳兮,四暝合而覩星。
风摵摵而感轩兮,雀啾啾而赴楹。
收百为以清虑,施余裯而榻横。
漠汹汹而非声兮,邈冉冉而非征。
形欺魄而若存兮,神无亏而靡成。
目瞳垅而罔觌兮,坐待日之方升。
夜寥寥而未央兮,羌不寐而无营。

犀浦遐观诗

宋朝赵孟頫

男子四方志,蜀都天下奇。李侯并门豪,杖节镇坤维。

爱此雪山雄,卜宅屖浦湄。锦城既云乐,焉用还家为。

遗像开生面,清风凛英姿。应同武侯庙,人怀千古思。

寄题材夏时甫晓山亭诗

宋朝袁甫

夏君人中英,讷斋天下士。
襟期修篁友,节操孤松比。
大书晓山扁,山色来棐几。
爱此朝气爽,未明搅衣起。
讷斋我妇翁,颇曾窥涯涘。
结交折辈行,逢人说夏子。
因读晓山吟,令我慨生死。
人世亦何为,仕宦聊尔尔。
熟知死不朽,香比名垂祀。
此人不复得,此诗谁能似。
时甫盍刻石,方山可对峙。

寄题材永新顾成这粟庵

宋朝王洋

学诗学礼孱已文,种花种竹居不贫。
门闾正可务广大,如何一粟容君身。
结庵名粟亦何寄,口不尽言知有意。
鹍鹏羽翼自垂天,蜩与飞鸣有馀地。
短长小大争长雄,舒卷不离方寸中。
小如一粟大江海,万形宇内宁非同。
君如推此充寥廓,回集尘端亦棲吒。
放言切勿诮蒙庄,伯夷永名仲尼博。
更须谈理勿谈空,此道根原由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