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柳宗元的诗 > 南涧中题

南涧中题

[唐代]: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
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
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
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
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
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
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
将来迁谪到永州来的人,也一定能领略我此诗的衷肠。

注释
⑴南涧:地处永州之南,即《石涧记》中所指的“石涧”。
⑵亭午:正午,中午。李白《古风》诗:“大车飞扬尘,亭午暗阡陌。”
⑶萧瑟(xiāo sè):秋风吹拂树叶发出的声音。曹操《步出东门行》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参差:亦作“篸 ”。古乐器名,相传舜所造。《楚辞·九歌·湘君》“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王逸注:“参差,洞箫也。”
⑷羁(jī):系住。《淮南子·氾论训》:“乌鹊之巢可俯而探也,禽兽可羁而从也。”
⑸远:一作“游”。
⑹孤生:孤独的生涯。
⑺索寞:枯寂没有生气,形容消沉的样子。冯延巳《鹊踏枝》词:“休向尊前情索寞。”
⑻期(qī):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

作品赏析

  全诗大体分两层笔墨。前八句,着重在描写南涧时所见景物。时方深秋,诗人独自来到南涧游览。涧中寂寞,仿佛秋天的肃杀之气独聚于此。虽日当正午,而秋风阵阵,林影稀疏,仍给人以萧瑟之感。诗人初到时若有所得,忘却了疲劳。但忽闻失侣之禽鸣于幽谷,眼见涧中水藻在波面上荡漾,却引起了无穷联想。诗的后八句,便着重抒写诗人由联想而产生的感慨。诗人自述迁谪离京以来,神情恍惚,怀人不见而有泪空垂。人孤则易为感伤,政治上一失意,便动辄得咎。如今处境索寞,竟成何事?于此徘徊,亦只自知。以后谁再迁谪来此,也许会理解这种心情。诗人因参加王叔文政治集团而遭受贬谪,使他感到忧伤愤懑,而南涧之游,本是解人烦闷的乐事,然所见景物,却又偏偏勾引起他的苦闷和烦恼。所以苏轼认为“柳子厚南迁后诗,清劲纡徐,大率类此”(《东坡题跋》卷二《书柳子厚南涧诗》)。这是道出了柳宗元贬后所作诗歌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基本特色的。

  清人何焯在所著《义门读书记》中,也曾对此诗作过较好的分析。他说:“‘秋气集南涧’,万感俱集,忽不自禁。发端有力。‘羁禽响幽谷’一联,似缘上‘风’字,直书即目,其实乃兴中之比也。羁禽哀鸣者,友声不可求,而断迁乔之望也,起下‘怀人’句。寒藻独舞者,潜鱼不能依,而乖得性之乐也,起下‘去国’句。”他这种看法,既注意到了诗人在诗歌中所反映的思想情绪,又注意到了这种思想情绪在诗歌结构安排上的内在联系,是符合作品本身的实际的。“秋气集南涧”一句,虽是写景,点出时令,一个“集”字便用得颇有深意。悲凉萧瑟的“秋气”怎么能独聚于南涧呢?这自然是诗人主观的感受,在这样的时令和气氛中,诗人“独游”到此,自然会“万感俱集”,不可抑止。他满腔忧郁的情怀,便一齐从这里开始倾泻出来。诗人由“秋气”进而写到秋风萧瑟,林影参差,引出“羁禽响幽谷”一联。诗人描绘山鸟惊飞独往,秋萍飘浮不定,不正使人仿佛看到诗人在溪涧深处踯躅徬徨、凄婉哀伤的身影吗?这“羁禽”二句,虽然是直书见闻,“其实乃兴中之比”,开下文着重抒写感慨的张本。诗人以“羁禽”在“幽谷”中哀鸣,欲求友声而不可得,比之为对重返朝廷之无望,因而使他要“怀人泪空垂”了。这诗写得平淡简朴,而细细体会,蕴味深长,“平淡有思致”。苏轼称赞此诗“妙绝古今”,“熟视有奇趣”,道出了它的艺术特色。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时柳宗元被贬永州已七年多。这一年的秋天,柳宗元游览了永州南郊的袁家渴、石渠、石涧和西北郊的小石城山,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中的后四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和《小石城山记》。这首五言古诗《南涧中题》,是他在同年秋天游览了石涧后所作。

柳宗元简介

唐代·柳宗元的简介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1]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柳宗元的诗(197篇) 柳宗元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南涧中题

唐代柳宗元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和南涧中丞九日韵·其二

明朝林廷㭿

节过重阳菊未葩,市桥犹喜酒堪赊。

乾坤秋老山如瘦,江汉风高帽欲斜。

笔阵当年留谏草,棋声半夜落灯花。

白云一榻容酣睡,遮莫青蝇乱集瓜。

和南涧中丞九日韵·其一

明朝林廷㭿

万里秋空太廓寥,野云汀草径萧萧。

酒逢佳节还增量,诗愧凡才每折腰。

黄菊滞人花未放,青山伴我兴偏饶。

烟波身世君栖稳,回首风帆浪里瓢。

与陈去非夏致宏孙信道游南涧同赋四首·策杖南涧边

宋朝张嵲

策杖南涧边,菖蒲如绿发。
石乱水流分,山空鸟声歇。

余所居寺前有南涧涧下浅池每至其上未尝不诵柳子厚南涧诗又恨东坡不和乃和示超然

宋朝释德洪

駮云漏微日,诸峰猿晓时。

飞檐寄木杪,晴瓦暗差差。

意行爱仓凉,地坐休顿疲。

哀蝉尚泣露,积水欲生漪。

瘴痾馀睡色,破裓老垂垂。

心事世途误,风神丘壑宜。

高标谁对我,白鸟深自知。

重来应邂后,归去不须期。

洪椿涧中

清朝赵熙

昔有枯槎卧涧长,试探头尾入林荒。老樵一斧苔瘢血,大蟒横身晒石梁。

干山涧中

明朝夏允彝

暗绿资山画不明,水痕初没荻无声。

云能覆岸鸥衣暖,竹肯移晖鸟梦轻。

汲女改瓶羞断绠,渔儿踏鲤贯花茎。

春桥此曲多风乐,别有伤心问濯缨。

宿石公涧中

明朝纪青

小阁久留高土卧,鹿皮梦破石床苔。
半林曙色生岩牖,山鸟不来山雨来。

望涧中田舍

宋朝汪炎昶

本不为幽寻,松边世外心。翠明山欲近,碧暗水疑深。

鸟触岚光破,鱼惊屐响沈。输他茅舍好,径转绿萝岑。

养疾·濯足山涧中

明朝张宇初

濯足山涧中,杖策暝乃还。
寒蜩鸣疏树,落日下西山。
灌园露已湿,倦息衡门间。
墟里或过问,跬步愧益艰。
窭空非苦疾,鹑衣畏祁寒。
宁贻启期诮,齿落无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