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李贺的诗 > 还自会稽歌

还自会稽歌

[唐代]:李贺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庾肩吾在梁朝时,曾经作《宫体谣引》,用来奉命与皇子唱和。到了梁朝国势衰败,庾肩吾先是在会稽避难,后来才回家。我认为他一定会留下文章,现在却没有发现,因此作《还自会稽歌》来补写他的悲情。

块块霉斑把皇宫的墙壁弄得暗黄,成群的萤虫飞绕在梁国宫殿周旁。

他曾经是皇宫随侍奉命作诗的宠臣,如今却在秋寒被窝里把太子车辇梦想。

这位归来者的鬓发,点缀有吴地的寒霜,他的身躯将与秋塘蒲草一样衰老枯黄。

含情脉脉地辞别那京都皇宫,流亡的臣子厮守在贫困低贱的家乡。

注释

⑴会(kuài)稽:在今浙江绍兴。

⑵庾肩吾:字子慎,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世居江陵(今属湖北)。善诗,辞采甚美。萧纲当太子时,任东宫通事舍人。纲即位,任度支尚书。侯景叛乱,庾肩吾逃往会稽,后又转道回家,事见《梁书》、《南史》之《庾肩吾传》。

⑶宫体谣引:诗篇名,今不传。宫体,梁萧纲喜作艳诗,以宫中女子为题材,大家仿效之,渐成风气,时称“宫体”。

⑷应和皇子:奉命与皇子唱和诗歌。皇子,指萧纲,他未被立太子之前,封为晋安王。

⑸国势沦败:这里指侯景叛乱,梁朝都城陷落等事件。国势,宋刊本、蒙古本、元本、《全唐诗》作“国世”。

⑹椒壁:古代皇后居住的宫殿,常用椒和泥涂在壁上,温和芳香。

⑺湿萤:萤生于潮湿的地方,故名。

⑻台城:即朝廷所在地禁城。洪迈《容斋随笔》:“晋宋间,谓朝廷禁省为台,故称禁城为台城。”梁朝台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应教:臣子与诸位王子唱和诗作,称为“应教”。

⑼铜辇:太子所乘坐的车。

⑽塘蒲:一作“蒲塘”。《世说新语·言语》:“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质,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⑾金鱼:宫门上鱼形锁钥。此处代指皇宫。

⑿羁臣:放逐到外地的官员。迍(zhūn)贱:政治上遇到困厄危难,处于贱辱的地位。迍,通“屯”。刘禹锡《子刘子自传》:“重屯累厄,数之奇兮。”

写作背景

《还自会稽歌》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借写南朝梁代诗人庾肩吾的前事,借古叹今,为那些曾任职东宫而后遭贬斥的官员抒发内心的悲叹。全诗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体现了李贺诗歌诡异独特的风貌。

作品赏析

整体赏析

诗前小序,交代诗人为庾肩吾补作《宫体谣引》的缘由,说明诗篇抒写庾肩吾“潜难会稽”后的悲伤感受。

诗的开头两句描写宫廷荒凉的情景,壁上的椒粉已经发黄,成为野粉,宫殿里飞满湿萤,已经荒废,一派凄凉景象,正是“国势沦败”的艺术写照。三四句梦忆东宫生活,我本是台城里和皇子唱和诗歌的人,现在秋夜里还常梦见太子的车辇。诗的后半首,叙述肩吾愁苦衰老的近况,表达出甘守屯贱的意愿。“吴霜”,应会稽地望,“塘蒲”,点身已衰老,回想起离开宫门时,依恋不舍,怀念君德,甘愿遭受危难贫贱,“心如砥柱”,绝不变心。全诗不言悲而悲意充溢字里行间。

诗人探寻梁代庾肩吾的前事,应是叹恨那些曾任东宫官而后遭贬斥的人。诗人生活的时代,曾震惊朝野而备受大家关注的事件,便是永贞革新,革新运动参与者之中,确有人曾任太子李诵的东宫官。诗人叹恨他们事业受挫败,命运困厄,不胜感伤,便运用“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的诗句,抒发悲叹他们不幸遭际的情思。诗人不能无言,又不敢明言,便寓今托古,比物征事,从而形成长吉诗诡异独特的风貌。

杜牧为李贺诗集作叙,以此诗与《金铜仙人辞汉歌》为例,赞叹道:“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这篇叙是诠解《还自会稽歌》的指导思想。李贺能从二百多年前的庚肩吾“潜难会稽”这件在别人看来极平凡的小事中,塑造了一个流落失意、但又不失刚劲之气的“羁臣”形象,并借以抒发了自己对世事多变的感伤和困顿潦倒中的悲愤之情,构思新颖,立意奇特。杜牧把李贺的这类诗作誉之为“古今未尝经道者”,评价是很高的。杜牧在叙中还说:“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间,亦殊不能知之。”但结合庾肩吾的遭遇和李贺的身世,还是能看出些端倪的。

这首诗写得含蓄深沉。庾肩吾是宫体诗的代表作家,但不能说这首摹想庾氏情事的作品就是继承了宫体诗的传统,也不能据此诗而说李贺对宫体诗作者的怀念和向往。李贺不过是借和晚年的庾肩吾“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处境,来抒发自己的忧愤罢了。

名家评价

唐代杜牧:贺能探寻前事,所以深叹恨古今未尝经道者,如《金铜仙人辞汉歌》《补梁庾肩吾宫体谣》(即《还自会稽歌》),求取情状,离绝远去笔墨畦径之间,亦殊不能知之。(《李贺集序》)

宋代刘辰翁:此拟庾肩吾归自会稽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吴注刘评李长吉歌诗》卷一)

明代高棅:刘(辰翁)云:此拟肩吾之作,安得不述梁亡之悲!其沉着憔悴,在于自言“秋衾铜辇”之梦,而庾自见,殆赋外赋也。“塘蒲”之叹,融入秋晚,结语却如此,极是也。(《唐诗品汇》卷二一)

明代邢昉:集中五言较胜歌行,而深晦太过,廷礼所取数首一一高卓,可为具眼。(《唐风定》)

明代徐渭:雕率相半。周珽:潜自会稽,宁能忘念梁德?及还家容骨衰悴,以此日困守迍贱,回首昔时佩服荣宠;一代文人至此,良可悲也。(《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明代曾益:此诗不言悲,而悲自无限,故序曰“补其悲”。(《李贺诗解》卷一)

清代黎简:贺真有心读书人,惜矣。(《李长吉集》)

清代吴瑞荣:萧梁时事可见,而庾亦和盘托出。“身与塘蒲晚”,言不酸而闻者意苦。(《唐诗笺要》)

清代叶矫然:李长吉最心醉新野父子,观其《补庾肩吾还会稽歌》,则其流连仰止可知矣。(《龙性堂诗话续集》)

清代王闿运:颇有鬼气(首四句下)。(《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李贺简介

唐代·李贺的简介

李贺 李贺(公元790年—816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人,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贺20岁到京城长安参加进...〔李贺的诗(254篇) 李贺的名句

猜你喜欢

还自会稽歌

唐代李贺

庾肩吾于梁时,尝作宫体谣引,以应和皇子。及国势沦败,肩吾先潜难会稽,后始还家。仆意其必有遗文,今无得焉,故作还自会稽歌以补其悲。

野粉椒壁黄,湿萤满梁殿。

台城应教人,秋衾梦铜辇。

吴霜点归鬓,身与塘蒲晚。

脉脉辞金鱼,羁臣守迍贱。

还自会嵇歌

明朝彭孙贻

岁暮不乐无与娱,剡棹归红万木奴。

戴逵宅前已荒草,苦竹城下闻啼乌。

归米惝恍惨不愉,越酒浓醉倾千壶。

君不见买臣奉诏守会嵇,朝出采薪夕锦衣。

腰悬惨紫绶斗大,今乘高井昔井泥。

又不见四明狂客冠黄冠,乞得鉴湖千顷寒。

金龟随手脱酒肆,归弄海上虹蜺丸。

丈夫四七非少年,不能熊飞乃螾蟠。

何为刺促栖腐草,贵不乘驷隐不竿。

秋衾梦感游梁客,破囊古锦蒲塘碧。

沉吟一夜生早霜,芦花雁叫雄鸡白。

自会稽如武林

元朝洪焱祖

大禹山头秋叶飞,伍胥庙下暮潮归。

解貂换酒风流在,放鹤寻僧伴侣稀。

渔唱樵讴入诗卷,岩烟谷雨冷征衣。

行年懒问君平卜,更看天河织女机。

送董无休归会稽歌二首·其一

清朝陈恭尹

奈何别,感予悲,思昔与君初相知。我之北,君在南,解君之策策两骖。

我之南,君将北,我马玄黄不如昔。五羊城东百尺浪,欲送归人行不得。

行不得,为君歌。风乎谷中,云乎山阿。雷入于地,雨伏于河。

风云雷雨飒然合,下天上地为滂沱。云摇雨散西风好,愿君且向山阴道。

南北分飞自偶然,丈夫不受炎洲老。

送董无休归会稽歌二首·其二

清朝陈恭尹

江水秋以洚,关河上西而风。翼翼之篷,我友于东。

东何翼,翼会稽。稽山阳,稻与粱。稽山背,蒿与艾。何以赠君赠自爱。

独女不嫁邻儿大,欲往从之慎其对。

喜门人张生至自会稽

明朝林大春

林居喜见张公子,为道别时方妙年。

壮志祇今思国士,文心早已得家传。

不妨吕步谈灾异,犹有侯生悟太玄。

忽忆旧游如梦里,稽山回首隔苍烟。

八月十四日送叶子谦自会稽游江观湖归闽

宋朝王铚

倾盖论交意已倾,断弦重续喜君听。
山川妙意藏千古,天地神机在六经。
朝夕事皆翻覆手,古人情寄短长亭。
涛江君往观秋注,万顷涨溟无浅行。

同诸公奉侍祭岳渎使大理卢幼平自会稽回经平望…不至

唐代皎然

望祀崇周典,皇华出汉庭。紫泥颁会计,玄酒荐芳馨。
圣虑多虔肃,斋心合至灵。占祥刊史竹,筮日数尧蓂.
礼秩加新命,朝章笃理刑。敷诚通北阙,遗爱在南亭。
苕水思曾泛,矶山忆重经。清风门客仰,佳颂国人听。
攀桂留卿月,征文待使星。春郊回驷牡,遥识故林青。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数事率成十韵

唐代刘长卿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

贾侍郎自会稽使回篇什盈卷兼蒙见寄一首…数事率成十韵

唐代刘长卿

江上逢星使,南来自会稽。惊年一叶落,按俗五花嘶。
上国悲芜梗,中原动鼓鼙。报恩看铁剑,衔命出金闺。
风物催归绪,云峰发咏题。天长百越外,潮上小江西。
鸟道通闽岭,山光落剡溪。暮帆千里思,秋夜一猿啼。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若能为休去,行复草萋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