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宽阔的黄河,只有不多几条船在航行,眼前是波浪滚滚,一派渺茫。我独自登上河边的亭子,斜靠着栏杆,愁绪像河水,源源不断。那河边、远处,萧瑟秋风中,有片稀疏的树林,林后是耸立的高山,一半沐浴着西斜的阳光。

注释

①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诗前有序,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②河,黄河。③凭,靠。危,高。④萧萧,风声。⑤危槛:高高的栏杆。

写作背景

《书河上亭壁》北宋诗人寇准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以描写秋天的景色为主。诗前两句写黄河,及因黄河勾起的无边的愁思。诗人用的线条很粗,着眼于大景。三、四句写远处,说萧瑟秋风中,依稀可见一片凋落的树林,林后的山脉,一半浸沉在夕阳照射中。诗构出一个令人愁怨的气氛,描写出令人愁怨的场景,隐括诗人的心情,显得含蓄深致。自然之景与人的感慨紧紧结合,诗境诗意都得到了全面地发挥。

作品赏析

  这首诗作于寇准三十七八岁时,前有小序,说在咸平元年(998年)镇河阳,“予顷从穰下,移莅河阳;洎出中书,复领分陕。惟兹二镇,俯接洛阳,皆山河襟带之地也。每凭高极望,思以诗句状其景物,久而方成四绝句,书于河上亭壁。“说明此诗是作者被贬谪时写的。这是四首(春、夏、秋、冬)组诗中的第三首。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绝句,题写在黄河边一座亭子的壁上。既然以秋天的景色为主,自然而然也就染上些“愁”色。

  第一句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黄河上的景象,一是“阔”,王湾的“潮平两岸阔”,被诗人浓缩为“岸阔”,江水浩渺,放眼望去,黄河恢宏阔大;二是“渺茫”,因为河阔,一眼望不到边,加上太阳快要下山,自然是“烟波微茫信难求”,看不到对岸;三是“樯稀”,河上没有几条船,虽然看不见“百舸争流”的热闹场面,却使人觉得河似乎更阔了,烟波似乎更渺茫了,河上的烟波又能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

  第二句的“思”字就回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独自靠在亭边的栏杆上,诗人究竟在想些什么?也许想到了“耐可乘流直到天”,也许想到“欲渡黄河冰塞川”,也许想到“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泻入胸怀间”……性格刚毅的诗人此时也许荡上了一丝忧愁,但面对着“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黄河,岂能“恨到归时方始休”呢?

  第四句是这首诗最棒的一句,富有意境,它一下就让人联想起白居易《暮江吟》中的“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来。这一半沐着柔和斜阳的秋山,虽然没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艳丽,却给人以安闲、亲切,也让人陶醉。至于那一半见不到阳光的秋山,诗人却不愿意提起,而心中那一份怅惘,在这壮丽的黄河落日图前又算得了什么?到此嘎然而止,还有多少余味,就让读者自己去品尝。

寇准简介

宋朝·寇准的简介

寇准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寇准的诗(317篇) 寇准的名句

猜你喜欢

书河上亭壁

宋朝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书河上亭壁

宋朝寇准

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槛思何长。
萧萧远树疏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

书河上亭壁·堤草惹烟连野绿

宋朝寇准

堤草惹烟连野绿,岸花经雨压枝红。
年来多病辜春醉,惆怅河桥酒旆风。

书河上亭壁·蝉鸣日正树阴浓

宋朝寇准

蝉鸣日正树阴浓,避暑行吟独杖筇。
却爱野云无定处,水边容易耸奇峰。

书河上亭壁·暮天寥落冻云垂

宋朝寇准

暮天寥落冻云垂,一望危亭欲下迟。
临水数村谁画得,浅山寒雪未销时。

书河上成安驿

元朝贡师泰

扁舟落日成安驿,驿前危樯密如箦。岸高浪急不得前,争先进寸复退尺。

须臾缆定心稍安,独据胡床坐深夕。水边灯影正晶荧,陌上铃声还络绎。

才听打鼓按官船,又见驱车送行客。揽衣近前试问谁?往来一日多数百。

中原征需苦繁剧,江南转输严督责。况今使者类狼贪,水陆鲜肥随口索。

致令编户疲差役,生计萧条徒四壁。已将弱女纳官钱,更遣中男补丁额。

曩时河上几人家,今日飘零竟无迹。请君置此勿复言,言罢空令愁思积。

几点残星散空碧,船头别我东窗白。

题河上亭

唐代姚合

亭亭河上亭,鱼踯水禽鸣。九曲何时尽,千峰今日清。
晨光秋更远,暑气夏常轻。杯里移樯影,琴中有浪声。
岸莎连砌静,渔火入窗明。来此多沈醉,神高无宿酲。

陕州题河上亭

唐代李频

岸拥洪流急,亭开清兴长。当轩河草晚,入坐水风凉。
独鸟惊来客,孤云触去樯。秋声和远雨,暮色带微阳。
浪静澄窗影,沙明发簟光。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戏答李子真河上见招来诗颇夸河上风物聊以当

宋朝黄庭坚

浑浑旧水无新意,漫漫黄尘涴白鸥。
安得江湖忽当眼,卧听禽语信船流。

书河东李骧事

宋朝李正民

君既择臣臣择君,胡为委贽事愚人。

李生若是真王佐,岂向偏方遽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