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归

[唐代]: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秋箱打黄了碧绿的梧桐树上,白鹤在栖息,城楼上的梆子声惊得乌鸦在啼叫。踏着明亮的月色我回家进门,寒凉的风中传来不知谁家的捶绢声。想南去渡过桂水却没有船只,想北回秦川又到处战乱不息。虽然年过半百却不称心如意,明天看云还要抚杖而行。

注释

⑴黄:在此用作动词,霜使原来的碧梧变黄。梧:梧桐。

⑵柝(tuò):击柝即打更。乌:乌鸦。

⑶客子:作者自谓。

⑷捣练:捣洗白绸。

⑸桂水:今连江,一说为漓江,均在广西。这里应指湘水。阙:缺。

⑹秦川:古地区名。今陕西、甘肃的秦岭以北平原地一带。这里指长安。鼙(pí):一种军用小鼓。鼓鼙在唐诗之中常用来比喻战争。可能是指当年吐蕃入侵。

⑺不称意:不如意。

⑻杖:拄(杖)。藜(lí):用藜茎制成的手杖。

写作背景

《暮归》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后四句转入抒情,描写羁旅生活的寂寞无聊。这首诗的突出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

作品赏析

文学赏析

这首诗前四句写暮归的景色,营造出凄凉的氛围,衬托诗人的悲哀之感。白鹤都已栖止在被浓霜冻黄的绿梧桐边。城头已有打更击柝的声音,还有乌鸦的啼声。寄寓在此地的客人回进家门时,月光已亮了,不知谁家妇女还在捣洗白练,风传来悲凄的砧杵声。天色晚了,城上守卫兵要打梆子警夜。唐诗中写夜景,常有捣练、捣衣、砧杵之类的词语。大约当时民间妇女都在晚上洗衣服,木杵捶打衣服的声音,表现了民生困难,故诗人听了有悲哀之感。

下半首四句也同样转入抒情。要想渡桂水而南行,可没有船;要想北归长安,路上还多兵戎。都是去不得。年纪已经五十多岁,事事不称心,明天还只得拄着手杖出去看云。这最后一句是描写他旅居夔州时生活的寂寞无聊,只好每天拄杖看云。浦起龙说:“结语见去志。”(《读杜心解》)此评并不准确。应该说第三联见去志,结句所表现的并不是去志,而是寂寞无聊。

这首拗体七律体现了杜甫在诗艺上的追求。在这首诗中值得注意的艺术特点是虚实结合。尤其是第一句“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出现了三种颜色。仔细推究,这些颜色是有虚实之分的。“黄”和“白”是实在的,但“碧”就是虚写,因为“碧梧”叶已给严霜打“黄”了。可见用字也像用兵那样,可以“虚虚实实”。“虚写”,实质就是突破词义的束缚,使词的组合形式达到意义的丰富性,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杜甫的“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努力就是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感染力,值得借鉴。

名家点评

元·方回《瀛奎律髓》:自是一种骨格风调,又自是一种悲壮哀惨。

明·胡应麟《诗薮》:“昆明池水”、“风急天高”、“老去悲秋”、“霜黄碧梧”,篇中化境也。

明·钟惺《唐诗归》:⑴妙在能宕。⑵拗体不难于老,而难于细;不难于宕,而难于深。又妙在不可入歌行。⑶“黄”、“碧”、“白”三字安顿得好(首句)。⑷清矫(“谁家”句)。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⑴古乐府少及。⑵三、四语入《骚》意。⑶写景描情,神情骨秀,如天半芙蓉,削青天而独出。

清·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⑴此等真正惟老杜能之。⑵去住两乖,经日行,不知所出。从“暮”字直叙起,却用“明日”二字,显出笔力奇变。“暮”字反收,笔力与胸襟相副。⑶三、四神来。⑷起语生造出奇,三、四戌削高亮,结处凄紧,殊难再读。此“旲体”中苍郁清急之音也。⑸妙极,势甚阔。

清·仇兆鳌《杜诗详注》:⑴作拗体诗,须有疏斜之致,不衫不履,如“客子入门月皎胶”及“落日更见渔樵人”,语出天然,欲不拗不可得。而此一首,律中带古,倾欹错落,尤为入化。⑵“霜黄碧梧白鹤栖”,一句中用三个颜色字,见安插顿放之妙。⑶杜律拗体,较他人独合声律,即诸诗皆然,始知通人必知音也。

清·张谦宜《茧斋诗谈》:“霜黄碧梧白鹤栖”,三色作一句,不见堆砌。

清·黄白山《增订唐诗摘钞》:⑴朝出于斯,暮归于斯,南渡不可,北归不能,年老客居失意,可胜道哉。起一“复”字,结一“还”字,见日日如是,皆无可奈何之词。⑵《崔氏东山草堂》、《暮归》、《晓发公安》三首皆拗调,诗之绝佳者。“霜黄碧梧”,全首矫秀,原是悲诗,却绝无一点悲愁溽气犯其笔端,读去如《竹枝》乐府。

清·刘邦彦《唐诗归折衷》:⑴虚用“黄”字,便见秋色。⑵矫健。

清·杨伦《杜诗镜铨》:⑴拗体高调,未许时手问津。

清·黄叔灿《笺注唐诗》:“还”字伤心欲绝(“明日”句)。

清·卢麰《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三、四承足一、二。月皎则梧、鹤弥见,风凄则乌、树倍哀。上下回环,用意乃密。结因暮归而预道明日,亦复有致。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起四句,情景交融,清新真至。后四句叙情,一气顿折,曲盘瘦硬,而笔势回旋,顿挫阔达,纵横如意,不流于直致,一往易尽,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矣。

近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⑴拗字诗在老杜七言律诗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一百五十九首,而此体凡十九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愈多而骨格愈峻峭。⑵吴体与拗字诗有别,拗字有一定之法,仍自入律,若吴体则拗字甚多,非律所能限,而音节仍自和谐,又不得入之古诗,即吴体也。

杜甫简介

唐代·杜甫的简介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杜甫的诗(1922篇) 杜甫的名句

猜你喜欢

出郊迓倅车暮归二首·轧轧篮舆迫暮归

宋朝虞俦

轧轧篮舆迫暮归,前村灯火渐依稀。
溪边默数黄牛过,烟际遥看白鸟飞。
把酒无人风落帽,荷锄有客露沾衣。
关门山寺知何许,忽听钟声度翠微。

暮归

唐代白居易

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归来长困卧,早晚得开颜。

暮归

唐代杜甫

霜黄碧梧白鹤栖,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暮归

宋朝杨万里

山色偏宜暮,桐声小作秋。人行溪侧畔,天在树梢头。学懒真成懒,知休却得休。遣愁愁不去,愁尽自无愁。

暮归

清朝毛澄

城西萧寺登高晚,瘦马驮秋入郭门。

投刺牛心空有炙,当垆犊鼻久无裈。

天阴欲访荆轲冢,月晦难招乐毅魂。

醉解鱼肠酬酒价,市桥无语立黄昏。

暮归

宋朝苏轼

牛羊久已下,寂寞掩柴扉。
水鹊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暮归

宋朝张耒

牛羊久已下,寂寂掩城扉。
水鹤鸣城堞,飞萤上戟衣。
夜凉江海近,天阔斗牛微。
何日招舟子,寒江北渡归。

暮归

宋朝赵秉文

贪看孤鸟入重云,不觉青林雨气昏。行过断桥沙路黑,忽从电影得前村。

暮归

唐代白居易

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
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归来长困卧,早晚得开颜。

暮归

明朝陆钶

游遍春山不尽情,石林回首翠烟生。

禽喧暮道还归客,树暝繁花不辨名。

村径小桥来市远,野塘羸马趁沙平。

尘缨未许湖山老,长乐来朝听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