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施肩吾的诗 >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代]: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
手攀松桂,触云而行,
到达了无人之境。
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注释
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⑶攀——紧紧地抓住。
⑷箫——是一种乐器。

作品赏析

赏析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施肩吾简介

唐代·施肩吾的简介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毕业于武盛县(分水县,今桐庐分水...〔施肩吾的诗(208篇) 施肩吾的名句

猜你喜欢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代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唐代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登四明山

宋朝黄巨澄

会稽东南秀,四明名更佳。
蜿蜒三百里,惨淡青莲花。
伊昔天地初,山川始萌芽。
六丁挥神斧,斲削如人家。
四牖遗古制,玲珑吐云霞。
侧闻刘樊徒,於此鍊丹砂。
耕烟种青棂,结实大如瓜。
挥手谢众士,身登凤凰车。
至今石窗底,青天守龙蛇。
玉女四五人,绿鬓垂鬖髿。
时来听潺湲,意态静不哗。
我夜闯其劳,月黑星如麻。
顾惭无灵气,怅望空咨嗟。

登四明郡城东楼

明朝郑珞

越州开霁色,城上独登攀。万室烟中树,千峰雨后山。

江桥潮汐急,海屿水云閒。东望三仙岛,沧溟杳霭间。

宿四明山

唐代施肩吾

黎洲老人命余宿,杳然高顶浮云平。
下视不知几千仞,欲晓不晓天鸡声。

四明山歌

明朝沈一贯

我昔长歌《天姥吟》,今来飞越江之深。
烟波浩荡都在眼,苍苍白鹿纷可寻。
游足未开意已窘,片云隐约前村尽。
适来纵入丹山赤水之洞天,果尔三百八十芙蓉之峰相钩连

沸如巨浪排九渊,渴虬饥鳄崩奔前。
惊魂褫魄悸不定,乃知世间安得无神仙。
际天但有浅黛色,到顶犹穷羽人翼。
谢公万夫凿不得,支遁欲度空叹息。
黄熊近人白虎怒,杜鹃半染松花碧。
青鞋屡穿几悔来,眼前可即仍徘徊。
俄闻竹间响茶臼,寺门正对双眉开。
草根敲冰持涤釜,纤阴近送灵湫雨。
刘纲台榭收紫绡,王交瀑布悬青组。
二韭三菁宛可拾,东乌西兔纷来舞。
篆烟雕雾无时休,一双白鹤飞何苦。
吁嗟乎!刘郎误入青山围,不是忘归不得归。
薜荔满墙皆可衣,胡麻满谷何愁饥。
赤云层层团白日,任他渡口桃花飞。
百年三万六千日,古今贤圣皆永毕。
何为容易别青山,空教青山笑不还。
诛茅结屋弄流水,溪云与我长潺湲。

忆四明山泉

唐代施肩吾

爱彼山中石泉水,幽深夜夜落空里。至今忆得卧云时,犹自涓涓在人耳。

忆四明山泉

唐代施肩吾

爱彼山中石泉水,幽深夜夜落空里。
至今忆得卧云时,犹自涓涓在人耳。

寄四明山子

唐代施肩吾

高栖只在千峰里,尘世望君那得知。
长忆去年风雨夜,向君窗下听猿时。

四明山道中

明朝许继

山行入微径,险绝不自安。始盘幽谷底,复出层峦巅。

左倚千仞壁,右瞰万丈渊。石栈翳云木,洞壑号风泉。

飞流从空下,飘洒如云烟。下视不可极,目眩心茫然。

仰兹名山秀,灵境高中天。虚明日月户,上与列宿连。

便当揽八荒,恍惚候飞仙。跻攀力虽倦,旷望意乃宣。

夜寒山月白,聊宿于公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