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诗

[宋朝]:耶律倍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作品赏析

天显元年(926年),辽太祖灭渤海国,建东丹国,他被封为东丹王。辽太宗即位,遭到疑忌,逃奔后唐,此诗作于其流亡途中。是首汉译契丹文诗;是见于记载的辽代最早的五言诗。
其诗以物拟人,大山喻耶律倍自己,小山拟弟太宗耶律德光,仅寥寥几笔,即勾勒出皇室内部斗争的残酷场面。袁行霈在《中国文学史·辽代诗歌》中则指出:“山是契丹小字,其义为可汗,与汉字之山形同义异。”把契丹文与汉文融合在同一个比喻中,是一种特殊的双重比兴手法。由此可见,该诗是一首典型的中原文化与契丹文化相融合的诗作。全诗直接叙述事实,直抒胸臆,感情愤激,殊少蕴籍,天然浑成,只不过艺术上尚未纯熟,也体现了身为草原游牧民族的耶律倍直率而欠委婉的民族性格。清文学家、史学家赵翼在《二十四史札记·卷二七》中的《辽族多好文学》一文中则评价该诗说:“情词凄婉,言短而意长,已深有合于风人之旨矣。”

耶律倍简介

宋朝·耶律倍的简介

耶律倍(899年-937年),又名耶律突欲,赐名李赞华,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辽太宗耶律德光的长兄,辽世宗耶律阮的父亲。自幼聪颖好学,深得耶律阿保机的喜爱和器重,916年被立为皇太子。...〔耶律倍的诗(1篇) 耶律倍的名句

猜你喜欢

海上诗

宋朝耶律倍

小山压大山,大山全无力。
羞见故乡人,从此投外国。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

唐代刘昚虚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海上诗送薛文学归海东

唐代刘慎虚

何处归且远,送君东悠悠。
沧溟千万里,日夜一孤舟。
旷望绝国所,微茫天际愁。
有时近仙境,不定若梦游。
或见青色古,孤山百里秋。
前心方杳眇,后路劳夷犹。
离别惜吾道,风波敬皇休。
春浮花气远,思逐海水流。
日暮骊歌后,永怀空沧洲。

奉同王浚川海上杂歌·海上三山倒影垂

明朝薛蕙

海上三山倒影垂,风吹波动锦涟漪。
云中对出神仙阙,地底双开日月池。

柱上诗

唐代巴陵馆鬼

爷娘送我青枫根,不记青枫几回落。
当时手刺衣上花,今日为灰不堪著。

题窗上诗

唐代隔窗鬼

何人窗下读书声,南斗阑干北斗横。
千里思家归不得,春风肠断石头城。

从驾顿上诗

南北朝谢庄

中权临楚路,前茅望吴云。冀马依风蹀,边箫当夜闻。

太仆座上诗

魏晋孙楚

朝钦厥庸。
出尹京畿。
回受太仆。
四牡騑騑。
绿耳盈箱。
翠华葳蕤。
勋齐庭实。
增国之晖。

壁上诗二首

唐代丰干

余自来天台,凡经几万回。一身如云水,悠悠任去来。
逍遥绝无闹,忘机隆佛道。世途岐路心,众生多烦恼。
兀兀沈浪海,漂漂轮三界。可惜一灵物,无始被境埋。
电光瞥然起,生死纷尘埃。寒山特相访,拾得常往来。
论心话明月,太虚廓无碍。法界即无边,一法普遍该。
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

为周处士上诗

魏晋阎赞

周全其节,令闻不已。

身虽云没,书名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