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整个春日大概都没有连续十天清明无雨的日子,到处都是在天上的云彩携带着雨水漂浮而行。野外田里的一潭绿油油的春水比镜子还要碧绿光亮,古渡口边人经过时水边的鸥鹭却自在不受惊吓。篱笆外将开未开的桃花探头伸出,看上去是如此嫣然含情。草屋顶烟雨靡靡,打湿了行客的衣裳,午后鸡鸣一声将人从闲梦中唤引回了现实。

注释

⑴嫣然:美好貌。
⑵茅茨:茅草屋顶。烟暝:烟雨迷蒙。

写作背景

《春日》是北宋诗人汪藻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的描写,描绘了一幅优美的春日图,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作品赏析

汪藻此诗,把春日出游的见闻感受次第展开,胜境纷呈叠出。入笔写难得的好天气,转出野田春水,然后又转出渡头水鸟嬉游,再转出竹篱茅舍风光,夭桃含笑情态;又转出雾气迷蒙,沽衣微湿,天色似瞑,引得午鸡引吭啼鸣。无数富于诗情的片段,构成了逝通的春游长卷,盎然春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这些景色诚然十分宜人,表面上诗中景物各自分立,似乎缺少勾连,很难形成一个整体。事实上,诗人用的是一种近乎现代戏剧中的“情意结构”手法,即又靠情节连系,而以心中清意活动流贯全篇,似断实连,另是一种独特的章法。首句开门见山,表示春日多雨,次句具体描绘,补足上句之意。春日多雨,早拟出游而苦无佳日;好容易才盼得放晴,足遂夙愿,作者心情之欣喜可见。多雨之日终得放晴的欣欣情意笼置全诗,形成了一条线索。野田春水映映,一碧如镜,固然赏心悦目;渡边鸥鸟忘机,与人相亲相近,自有物我欣然之趣;篱间夭桃临风,似开未开,嫣然含笑,更觉深情。茅茨人家,柳昏烟暝;迷蒙雾气,沾衣欲湿;意境朦胧优美。作者忽闻一声鸡鸣,更觉宁静安谧。全诗镜头累换,而诗人心情之欣悦,感受的新鲜,则回环相贯。清词丽句,信手组合,皆成妙谛。无怪乎张世南《游宦纪闻》说此诗是汪藻幼年之作,诗人早年诗学江西派,此诗通篇用拗句,全法黄庭坚,然而拗峭之中,自具清丽之致,可谓刚外柔中。用笔之劲健不及黄,而温润则过之。纪昀、吕留良分别评此诗“雅健”、“有骨”,实足以当之而无愧。

名家评价
张世南《游宦纪闻》:“此诗一出,为诗社诸公所称。”
纪昀《武英殿丛书·浮溪集》:“汪诗深醇雅健。”
吕留良《宋诗钞·浮溪集》序:“汪诗高华有骨,兴寄深远。”

汪藻简介

宋朝·汪藻的简介

汪藻 汪藻(1079~1154)北宋末、南宋初文学家。字彦章,号浮溪,又号龙溪,饶州德兴(今属江西)人。汪谷之子。先世籍贯婺源,后移居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其著名代表作是《建炎三年十一月三日德音》...〔汪藻的诗(14篇) 汪藻的名句

猜你喜欢

春日·堂堂春日跃出山

宋朝张耒

堂堂春日跃出山,郊原草木皆清新。
千红万紫各有态,正自酬酢劳精神。
短篱谁家小桃李,虽复幽陋亦可人。
但知痛饮莫辞病,数年幽忧难具陈。

春日偶成三首·陋巷逢春日

宋朝陈棣

陋巷逢春日,生涯亦足夸。
堆钱聚榆荚,积絮扑杨花。
旌旆千行行,笙歌两部蛙。
凭谁为商榷,何似五侯家。

立春日集杜句·春日垂霜鬓

宋朝高斯得

春日垂霜鬓,江村乱水中。
偷生长避地,愁坐正书空。
乞米烦佳客,应门试小童。
布衾冷如铁,长夜岂堪终。

郫县春日吟·去年春日百花斑

宋朝吴泳

去年春日百花斑,今岁逢春万竹间。
共靓竹香宜细看,春风不会一朝閒。

春日即事二首·地僻人稀春日长

宋朝葛绍体

地僻人稀春日长,小池波暖浴鸳鸯。
闲拈藜杖归来晚,帘幙风微花气香。

春日·春日悠悠

宋朝陈杰

春日悠悠,春风载条,春酒思柔。

春日·春日迟迟

宋朝陈杰

春日迟迟,春风载时,春服有晖。念我蚕女,勚于桑畴。

和仲固春日村居即事十二绝·陶公春日事西畴

宋朝胡寅

陶公春日事西畴,不是同群沮溺流。
君亦荷锄贪雨足,谁知幽意在沧洲。

春日

宋朝张耒

如丝苣甲饤春盘,韭叶金黄雪未干。旅饭二年无此味,故园千里几时还。异方时节三巵酒,残岁风烟一惨颜。曾奉龙旗典邦礼,岁穷祠祀少休闲。

春日

唐代王绩

前旦出园游,林华都未有。今朝下堂来,池冰开已久。雪被南轩梅,风催北庭柳。遥呼灶前妾,却报机中妇。年光恰恰来,满瓮营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