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朱熹的诗 > 读书要三到

读书要三到

[宋朝]: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只要是读书,就要每个字都读得很大声,不可以读错一个字,不可以少读一个字,不可以多读一个字,不可以读颠倒一个字,不可以勉强硬记,只要多读几遍,自然而然就顺口而出,即使时间久了也不会忘记。古人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书读得熟了,那么不依靠别人解释说明,自然就会明白它的道理了。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

注释
误:错。
倒:颠倒。
牵强暗记:勉强默背大意。
见:同“现”,表露出来。
晓:知道。
漫浪:随随便便,漫不经心。
急:重要,要紧。
矣:相当于''了"
岂:时常,习
乎:吗,语气词
余尝谓:我曾经说过。谓,说

朱熹简介

宋朝·朱熹的简介

朱熹 朱熹,中国古代先哲,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亦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朱熹的诗(31篇) 朱熹的名句

猜你喜欢

读书要三到

宋朝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次韵蒋德要三径

宋朝楼钥

居山或称囚,得闲乃赋谪。
我方乐静退,来作三径客。
西山致朝爽,膏肓在泉石。
况当秋空净,万里看一碧。

挽王厚斋尚书·清要三朝望

宋朝牟巘五

清要三朝望,文章一世荣。
掌纶夸独直,荷橐青群英。
石室资殚洽,金赖阐所明。
孤臣伤暮景,风雨自鸡鸣。

赠书肆陈解元·兀坐书要自切磋

宋朝危稹

兀坐书要自切磋,阅人应似阅书多。
未知买得君书去,不负君书人几何。

与诸生三到徐氏园得兵曹郎简而始入

明朝徐渭

王家支庶执金吾,诏赐园池绝上都。一水尽含飞阁动,百花半映古槎枯。

纷华子夏犹难免,宾客平原近亦无。不有铜鱼能折简,白衣伙限立春锄。

秋夜读书·读书喜夜长

宋朝陆游

读书喜夜长,著书悲齿暮。平生企前哲,凛有庸人惧。吾庐大泽中,地旷北风怒。徂年凋草木,寒气逼霜露。灯昏老眼闇,钝马行恶路。投枕卷未终,吾衰叹非故。

冬夜读书·挑灯夜读书

宋朝陆游

挑灯夜读书,油涸意未已;亦知夜既分,未忍舍之起。人生各有好,吾癖正如此。所求衣食足,安稳住乡里。茆屋三四间,充栋贮经史,四傍设几案,坐倦时徙倚。无声九韶奏,有味八珍美,寝饭签帙间,自适以须死。岂惟毕吾身,尚可传儿子。此心何时遂?感叹岁月驶。

挽端州黄大用大用喜读书有志行数过予讲讨虽·每惜南冠懒读书

宋朝胡寅

每惜南冠懒读书,欣逢之子富三余。
文章户牖虽频闯,师友源充或未疏。
底事个中纷侘傺,坐教淫末费驱除。
昭昭奄作冥冥去,悼尔能无一束刍。

读书堂在乌江即唐张文昌读书处自五代至宋皆世守之渡江后为史氏所有

宋朝张孝祥

漫有五车书不读,岂似一不勤过目。痴儿鬻肆蠹鱼书,巨富牙签尘满屋。

市南水竹一亩空,平生腹笥史长公。闭户却扫得真乐,冥搜万古窥鸿濛。

淹留岁时亦何有,策勋兹事要持久。吾家文昌读书处,好在溪山落君手。

上方治定登文儒,东观石渠森宝书,望公起直承明庐。

从来海内知名士,须读人间未读书。

读书

清朝汪琬

龙钟五十五,仿佛如华颠。崇朝手残书,移日即茫然。

回忆羁贯初,骏快颇翩翩。过目了大义,少选竟一编。

倍诵若泻水,不受长者鞭。因之易骄惰,研习未肯专。

谁知老将至,意象衰于前。力学诚上策,有志无其年。

夜阑烛跋短,余光岂迁延。身非袁伯业,抚卷惭先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