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刘克庄的诗 > 沁园春·梦孚若

沁园春·梦孚若

[宋朝]: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们在什么地方相会?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叫厨人操刀,把东海鲸鱼切细片做菜,叫养马人送上,西域地方的骏马。摆宴论天下英雄,只有你孚若和我才志同道合,其余的人都不配共酒同饮!用上千辆车子,招请燕赵之间,所有武艺才能出众的勇士抗金复国。

酒醉后鼾声如雷睡得香甜,有谁相信被晨鸡一叫就醒来。感叹美好时光过尽,功名未立,我这书生已年老,机会还在将来。假使李广将军,能早遇到汉高祖,封个万户侯又有什么困难呢?我披衣起来放眼回顾,不单是为旧事感到凄凉,抚今伤时就愤慨不平无限悲哀。

注释

⑴沁园春:词牌名,又名“东仙”“寿星明”“洞庭春色”等,双调一百十四字,上片十三句四平韵,下片十二句五平韵。

⑵孚若:方信孺,字孚若。

⑶宝钗楼:汉武帝时建,故址在今陕西咸阳市。

⑷铜雀台:曹操时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西南。

⑸斫(zhuó):用刀砍。

⑹东溟(míng):东海。脍(kuài):切细的肉块。

⑺圉(yǔ)人:养马的官。

⑻西极:指西域,古时名马多来自西域。龙媒:骏马名。

⑼使君:古时对州郡长官的称呼。这里指刘备。操:曹操。

⑽余子:其他人。

⑾乘(shèng):古时一车四马叫乘。

⑿燕(yān)南赵北:指今河北山西一带。

⒀剑客:指剑术和武艺出众者。

⒁画鼓:一作“鼻息”。画,鼓上文饰。

⒂谁信:谁想,谁料。

⒃李将军:指西汉名将李广。

⒄高皇帝:指汉高祖刘邦。

⒅万户侯:指食邑万户的侯爵。

写作背景

《沁园春·梦孚若》是南宋词人刘克庄创作的一首词。这是怀念亡友的作品,词的上片描写梦境,用浪漫主义和夸张的手法,叙述梦中与故人畅游中原名胜古迹,结交天下英雄豪杰,表现出有我无敌的豪迈气概。下片转写梦醒后的悲凉心情,慨叹生不逢时,岁月虚度,功业未建,抚今思昔,不觉慷慨生哀。前后对比鲜明,并运用典故,虚实相映,感情深沉强烈。

作品赏析

上片是叙述梦中的景象和他同朋友方信孺的胸襟抱负。但是,作者对于南宋小朝廷那种求和屈辱的政策之不满,已洋溢在纸墨之上,语气在含蓄之中闪烁着尖刻的讽刺。南宋时,宝钗楼和铜雀台都落入金人手中,刘克庄和方信孺都没有到过。但刘克庄故意举出这两个地方,意在表示两人平日都没有忘怀北国河山,两地名胜于是很自然就在他二人的梦中出现了。“唤厨人斫就”四句,写出梦境里的浪漫性。这是作者有意虚构的情境,这段描写在虚构之中还可看出一点真实的影子。这里着力写出梦中人的豪情胜概,写法上很有点浪漫主义气派;又因为是写梦境,所以使人不觉得是过分夸张失实。借用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掌故,是以“天下英雄”自许,又是对挚友方孚若的论评。作者希望能够有千辆大车,迎接这些燕南赵北的剑侠奇才,共同收复北方的失地。这里点出“燕南赵北”,又回应了上文的“登宝钗楼”和“访铜雀台”,使人了然知道作者“登”与“访”的用意,并不只是看望一下祖国北部河山。所以在文字结构上,又是彼此呼应,正如“常山之蛇”,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其首又应。足见作者行文的细密。作者结合实际生活,融会历史题材,虚实结合,而以虚为主,表现出豪迈爽朗的气魄北方的豪杰之士了。

词的下片写梦醒之后的现实景象。“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晨鸡无情地唤醒美梦,使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梦境值得留恋,但实际生活的境遇却如此残酷无情。 “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这是作者与方孚若共有的无奈叹息,但决不是绝望悲鸣。在刘克庄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已处于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境地。他一生经历了孝宗、光宗、宁宗、理宗、度宗五朝,仕途历尽波折,他曾四次被罢官,因此,怀才不遇之感,黍离哀痛之情,在他的诗词在中常有流露。 “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作者还怀有强烈的愿望,幻想能像李广那样在国家多事之秋建功立业。作者在表现思想矛盾、表达一贯的爱国感情时,用的不是平铺直叙的手法,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这三句话基本上引用《汉书·李将军列传》的原文,字句相差不多,只是把《汉书》原文稍加点改,用在词中,显得自然妥贴,同时赋予这个典故新的含意。时局是如此危急,国家处在多事之秋,正该起用李广这样的名将;而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贤才能臣根本就是报国无门,这叫人“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这首词下片抒发的正是作者这种真情实感。挚友已乘鹤西归,恢复国家统一的大业更难以实现,感旧生哀,一腔凄凉悲愤的感情发泄无遗,伤时忧国的思想就是这样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下片描写以实为主,跟上片恰成强烈的对比。

这首词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以梦境写思念的友人,将那种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作者巧妙地引用历史典故,做到虚实相彰,使主题思想表达得更加充分、深刻。

名家点评

明·卓人月《古今词统》:气概雷击霆震。

清·陈廷焯《放歌集》:何等抱负。又“书生”八字,感慨真切。

近代·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人若具此健笔,胸中当磊落不平时,即泼墨倾写,亦一快事。宋人评东坡词,为以作论之笔为词,后村殆亦同之。

刘克庄简介

宋朝·刘克庄的简介

刘克庄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刘克庄的诗(3773篇) 刘克庄的名句

猜你喜欢

沁园春·梦孚若

宋朝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馀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沁园春·可行弟泰定甲子寿日,赋乐府沁园春

元朝许有壬

三十九年至正壬寅,同在京华,遇其寿日,语及旧作,遂再和前韵四海之间,难弟劣兄,白头二人。记昌期瑞旦,行年在卯,善门余庆,维岳生申。科第佳名,祠宗优秩,常奉天香降紫宸。身通贵,只贫安分定,老益书亲。简编不负辛勤。羡进德扬名迈等伦。任家无厚积,融融度日,诗多好句,蔼蔼回春。明月清风,交梨火枣,竹里行厨脯擘麟。吾何事,但问花携酒,专竞芳辰。

沁园春·五峰大卿示所和绣江参议沁园春词,

元朝程钜夫

皆是也。区区愧未之能焉,倚歌而和,情见乎词十载京华,骑马听鸡,自怜阔疏。看春风葵麦,敷舒如此,故园桃李,憔悴知与。要乞闲身,聊追故步,雪艇烟蓑一钓夫。君恩重,却许令便养,欲去踌躇。竹西准拟宁居。咏不到、娉娉袅袅余。又桥边巷口,燕寻旧垒,天东海角,月上新衢。尸素有惭,澄清无补,岂不怀归畏简书。堪时用,得卿如卿法,吾自吾庐。

沁园春·十月朔蓉君生朝,亚子赋沁园春吊之,嘱和

清朝沈昌眉

霣矣秋蓉,是拒霜花,霜竟摧之。忆分湖负土,招魂未得,石城奠酒,挥泪徒滋。

岁岁年年,朝朝暮暮,雨雨风风系我思。思今日,正小春月朔,彼美生时。

读孚若长歌,即席赋赠仍用孚若原韵

清朝陈维崧

霆轰电掣,算君才真似,怒涛千斛。
百感淋漓风骤起,劈裂满堂桦烛。
公醒而狂,人憎欲杀,抵鹊何须玉。
春衫老泪,鲛珠瓣瓣堪掬。
不记三十年前,灌夫使气,嚄唶惊邻屋。
弹指蓬莱今又浅,短法可能长绿。
诗酒前缘,莺花小劫,世事弹棋局。
关山笛破,欲吹吹不成曲。

沁园春

唐代张继

急急修行,细算人生,能有几时。任万般千种风流好,奈一朝身死,不免抛离。蓦地思量,死生事大,使我心如刀剑挥。难留住,那金乌箭疾,玉兔梭飞。早觉悟、莫教迟。我清净、谁能婚少妻。便假饶月里,姮娥见在,从他越国,有貌西施。此个风流,更无心恋,且放宽怀免是非。蓬莱路,仗三千行满,独跨鸾归。

沁园春

清朝姚燮

一片香烟,气摄湖州,神得大苏。甚桃枝香栉,春巢纤翠;

蝉蜎玉润,秋滟明蜍。八尺吴缣,六宫楚黛,抵过千金肘后壶。

晴窗玩,感云林清閟,画阁榛芜。

沁园春

宋朝王炎午

又是年时,杏红欲脸,柳绿初芽。奈寻春步远,马嘶湖曲,卖花声过,人唱窗纱。暖日晴烟,轻衣罗扇,看遍王孙七宝车。谁知道,十年魂梦,风雨天涯。
休休何必伤嗟。谩赢得、青青两鬓华。且不知门外,桃花何代,不知江左,燕子谁家。世事无情,天公有意,岁岁东风岁岁花。拚一笑,且醒来杯酒,醉后杯茶。

沁园春

宋朝王拱辰

华发青云。

沁园春

唐代吕洞宾

七返还丹,在我先须,炼已待时。正一阳初动,
中宵漏永,温温铅鼎,光透帘帏。造化争驰,虎龙交媾,
进火功夫牛斗危。曲江上,看月华莹净,有个乌飞¤
当时,自饮刀圭,又谁信无中就养儿。辨水源清浊,
木金间隔。不因师指,此事难知。道要玄微,天机深远,
下手忙修犹太迟。蓬莱路,待三千行满,独步云归。
火宅牵缠,夜去明来,早晚担忧。奈今日茫然,
不知明日,波波劫劫,有甚来由?人世风灯,草头珠露,
我见伤心眼泪流。不坚久,似石中迸火,水上浮沤¤
休休,及早回头,把往日风流一笔钩。但粗衣淡饭,
随缘度日,任人笑我,我又何求?限到头来,不论贫富,
著甚干忙日夜忧。劝年少,把家缘弃了,海上来游。
诗曲文章,任汝空留,数千万篇。奈日推一日,
月推一月,今年不了,又待来年。有限光阴,无涯火院,
只恐蹉跎老却贤。贪痴汉,望成家学道,两事双全¤
凡间,只恋尘缘,又谁信壶中别有天。这道本无情,
不亲富贵,不疏贫贱,只要心坚。不在劳神,不须苦行,
息虑忘机合自然。长生事,待明公放下,方可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