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与注释


译文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注释

①萧萧:风声。

②客情: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用细长的东西拨动。

④促织: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又叫蛐蛐。

⑤篱落:篱笆。

写作背景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

作品赏析

①作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②诗歌抒发了作者客居他乡、归无定所的孤寂落寞之感。

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一江秋水,满天黑暗,触耳寒声,诗人彻夜难眠必定是心有郁结,意有不顺。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

③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留恋的思想感情。

通观全诗,整体而论,三、四两句写诗人客舟所见。儿童夜捉蟋蟀,兴致勃动,忘记了瑟瑟秋风、阵阵寒意,忽略了落木纷纷、秋江冷冷,深更半夜了,还津津有味地抓蟋蟀。那份专注痴迷,那份谨慎小心,那份起落不定的敏感,全在一举手一投足的举止中展露无遗。这种欢快有趣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勾起诗人对自己童年生活的追亿、留恋。一二两句也可以作这样的理解,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流露出一种漂泊不定、愁绪莫名的感觉,更反衬出诗人客居他乡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思念。

叶绍翁简介

宋朝·叶绍翁的简介

叶绍翁 叶绍翁,(1194—?)。南宋中期人,字嗣宗,号靖逸。生于1194年,卒,不明。龙泉人。祖籍浦城。原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叶氏,祖父李颖士于宋政和五年(1115)中进士,曾任处州刑曹,后知余姚。...〔叶绍翁的诗(20篇) 叶绍翁的名句

猜你喜欢

夜书所见

宋朝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舟夜书所见

清朝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夏夜书所见

宋朝吴伯凯

吴牛见月喘,引重不得休。
孤萤出露草,意行凌九秋。
形大苦见役,物微长自由。
世无漆园吏,持问逍遥游。

书所见

清朝叶方蔼

真有高名动至尊,临轩色笑借春温。

反风渡虎偶然尔,今日亲闻长者言。

书所见

元朝周霆震

百金战马厩中屯,部伍酣歌彻晓昏。牙帐黑风枭突起,营门白昼虎相吞。

史徒富躐官曹位,厮养威联士族婚。天下纷纷宁有此,我军成败不须论。

书所见

元朝曹文晦

柳黄鹤袖桃花裙,钗梁砑金光射人。颜如花红语如燕,气态直与春争新。

出门心事多于草,愁满双蛾为花恼。昨夜春风破碧桃,过眼风光二分老。

为谁微步过垂杨,临水插花青鬓光。回头贪看双胡蝶,不意前逢马上郎。

书所见

元朝方回

春风元在眼,雪定不难消。
冻杞垂红子,晴{外麦右牟}动绿苗。
行人相叫唤,旅雁忽惊飘。
古柱镌年号,承平旧石桥。

书所见

宋朝苏泂

画手何须觅范宽,有人楼上倚栏干。
琼田玉界三千顷,野鸭飞来不道寒。

书所见

宋朝孔平仲

昂昂林边鹤,何事不天飞。徘徊方塘面,独啄青苔衣。

得非恋其傍,修竹垂芳菲。高竿擢春秀,清影弄朝晖。

曾于画图见,恍若迷是非。兴与佳景会,悠然久忘机。

书所见

明朝袁宏道

落日澹秋容,游云忽自重。斜披四五树,乱点两三峰。

马顾横桥水,僧归别路松。岩深不见寺,烟里忽闻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