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并非一般地记述冶游、描摹春景,而是有很深挚的乡思渗透其中,抒写了词人的性情,可谓“格见于全篇浑然不可镌 ,气出于言外浩然不可屈”。但情思在作品中又表现得非常蕴藉,如写汴京春景,笔墨极其丽,初读之只见其繁盛而浑不觉有其它用意。
作者的感情,虽更倾向于“苦笋鲥鱼”的江南,但前面写汴京春游,却又不是简单地用来对比或反衬,让人感到后者由前者引发,感情是自一种更深的体验中升华而出的。
上片首二句写景点人。从“柳毵毵”的那种枝叶细长柔嫩之貌,可以想见柳色掩映中的丽人,也有如柳之婀娜娇美。“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仍未直接写人,但士女如云,帝城春游的场面,却被从一个侧面渲染出来了。词中“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所暗示的正是汴京金明池琼林苑游乐的情景。以香尘来写游人之多,是较常见的写法。但“香尘扑马喷金衔 ”一句 ,却颇能造成气氛。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云:“妓女旧日多乘驴,宣、政间惟乘马,披凉衫,将盖头背系上。少年狎客,往往随后,亦跨马轻衫小帽 。有三五文身恶少年控马 ,谓之‘花褪马’,用短缰促马头,刺地而行,谓之‘鞅缰’,呵喝驰骤,竞逞骏逸 。”贺铸曾居汴京,于都人行乐场景自寓于目而记于心,故能绘声绘色,生动地写出了这一境界。经过这样渲染后,再接上“涴春衫”三字,春意之浓可感。
下片着重刻绘江南春月的自然景观 。“苦笋鲥鱼乡味美 ”,即使不看下文“梦江南”三字,单是“苦笋鲥鱼 ”,也立即能令人想到江南之春 。祖籍吴越、宦游北方的词人,春时想到这种美味,无疑要为之神往而梦思。但此尚不足以尽江南之美。下文进一步拓开:“ 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阊门,苏州西门。其地更是江南之萃。“君到姑苏去,人家尽枕河。”门巷对着烟水,春日将暮,晚风恬静,点点归舟,缓缓地驶来 ,悠悠地落下白帆 。“晚风恬”的“恬”字,极其准确地把握江南日暮晚风的特点。风恬,烟水更美 ,归帆落得更悠闲。“恬”,不仅是风给人的印象,也是词人此刻想到江南烟水时的情绪表现。
词中纯用白描手法,简约、空灵地就画出汴京和苏州水乡两幅春景。词人对其笔下的两幅春景,所倾注的感情并不是一样的。下片中“乡味美,梦江南”的直接抒情,虽然只有六个字,透露出来的情思,却是极其绵长而深切的。再回转去看看汴京春游,作者究竟是身预其中,还是旁观,虽很难指实,但在感受上有点发腻,有点倦怠而另有所思,却是隐隐可见的。
最后一句“落归帆”固然是极美的写景之笔,而结合抒情去体会,又似乎不排斥带有象征倦游思归的意味。

贺铸简介

宋朝·贺铸的简介

贺铸 贺铸(1052~1125)北宋词人。字方回,自号庆湖遗老。汉族,祖籍山阴(今浙江绍兴),后迁卫州(今河南卫辉市)。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自称远祖本居山阴,是唐•贺知章后裔,以知章居庆...〔贺铸的诗(876篇) 贺铸的名句

猜你喜欢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朝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九曲池

宋朝刘敞

广陵春欲归,九曲池先暖。积雪未全消,流波已全满。

宫城落乔木,岸竹排纤簳。古事无足悲,登临苦日短。

九曲池

宋朝王琪

越调隋家曲,当年亦九成。
哀音已亡国,废诏尚留名。
仪凤终沉影,鸣蛙祇沸声。
凄凉不可问,落日背芜城。

经九曲池

元朝李裕

炀帝行宫俯蜀冈,木兰亭榭已荒凉。可怜九曲池中水,犹带哀音过柳塘。

九曲池悼古

宋朝王令

刳地决凿波,深流隐木鹅。
樯高帆系锦,堤暖柳藏河。
泰甚心方兆,颠危念则那。
去都如脱屣,东下若廖疴。
殿脚千论女,宫眉斛计螺。
迷楼插空远,水调揭声和。
忠切闻无路,愚谀面自阿。
君颜未回笑,贼首已称戈。
运去天移鼎,人迁地见禾。
当年遗废沼,及此尚名歌。
古往悲奚寄,今传迹未讹。
水寒波刺甲,土老岸髯莎。
落照留归鸟,西风困旧荷。
暮林迷远屿,夕霭暝前波。
亡国谁堪问,羁人恨自多。
凭栏不成去,归意为蹉跎。

扬州五吟其一九曲池

宋朝苏辙

嵇老清弹怨广陵,隋家水调继哀音。
可怜九曲遗声尽,惟有一池春水深。
凤阙萧条荒草外,龙舟想像绿杨阴。
都人似有兴亡恨,每到残春一度寻。

次韵鲜于子骏游九曲池

宋朝苏辙

天高山近海,春尽草生池。
禾黍多新恨,川原自昔时。
花存故苑丽,樵出旧城堕。
莫望瓜洲渡,曾经驻佛狸。

次韵姜伯辉朝奉宿九曲池

宋朝释道潜

当时楼阙已桑麻,陈迹何须置齿牙。

宛转颓城围绿野,嵚崟孤塔背明霞。

山云度晚飞琼叶,海月生秋堕桂花。

圆峤方壶同笑语,终宵疑在水仙家。

瑞莲桥即九曲池和王肱原韵

宋朝周公弼

石门双峙耸前蹊,溪白疑藏照水犀。

古木万株清露染,晓风千叠瑞烟迷。

虚岩伏虎和风啸,峻壁闻猿向晚啼。

更有淡轩轩上趣,妙缘真觉證菩提。

梦江南

唐代张祜

行吟洞庭句,不见洞庭人。尽日碧江梦,江南红树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