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徐灿的诗 > 送方太夫人西还

送方太夫人西还

[清朝]:徐灿

旧游京国久相亲,三载同淹紫塞尘。
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重映岁华新。
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
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当年我在京师游玩时,就和方太夫人相互亲近,后来又一同留在塞外三年。
携带玉佩的贵人忽然带来了如春色般的消息,美丽的灯笼重新映照出新的年华。
我与方太夫人历经坎坷,增进了友谊,但由于方太夫人一家的得赦归家,过去的缘分就此中断了。
料想方太夫人登出离走,还会回头凝望,记得边城还有我这个未归人。

注释

方太夫人:方拱乾之妻。
京国:京师。
淹:留。
紫塞:泛指长城以外。
兰灯:美丽的灯笼。
云龙:龙回云中,喻方太夫人一家得赦。
夙(sù)因:缘分。
鱼轩(xuān):贵妇所乘的车,此指方太夫人。
沙场:这里指东北流放之地。
未归人:指作者。

写作背景

《送方太夫人西还》是清代诗人徐灿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诗的第一联叙述作者与方太夫人的情谊;第二联写听闻送方太夫人被赦西还的感受;第三联再次申述了与方太夫人之间友谊并道出友谊可能中断的伤感;最后一联是作者的推测,表达了作者羡慕方太夫人归家而自己想归不能归的惆怅心情。这首诗诗文朴实,运用比兴,委婉含蓄,抒情真切。

作品赏析

创作背景
顺治十六年(1659)初,方拱乾因丁酉科场案出关流放宁古塔,顺治十八年(1661)十月遇赦回归。康熙元年(1662)春,方拱乾及其夫人方氏行经沈阳,并与陈之遴夫妇晤面时,徐灿赋《送方太夫人西还》诗以送其行。


文学赏析
诗的第一联从二人间的交谊起笔,写当年同住京华时,作者常常前去拜访亲近这位太夫人,而太夫人对她这个后生小辈,态度想必也是和蔼异常的,否则必不能“久相亲”,后来两人又一同被贬谪到铁岭这个土地都非乡国之色的辽远边地,有着同样的心理创痛,有着共同的语言,两人间的交谊也更为亲近了,这一点,在下文“多经坎坷增交谊”中也有明白的说明。以上是对两人过去情谊的总结,可说是一个追叙式的开头。
诗的第二联立即转入现在感受的描写。方太夫人话还,这才是对作者平居贬谪的心境触动很大的事情。一个“忽”字,表明作者听到这消息时感觉突然并受到震撼。“佩”即“环佩”,“环”与“还”音同,赐环即是命其还之意。“春色至”、“岁华新”,真有改天换地、日月重辉的欣悦幸福之感,但那是别人家的春天、别人家的新年,作者自己,却是一点儿希望也没有的。在对比的情境中,真能使人看到她咽泪强欢的样子。当然对“春色”、对“新年”,她心中也不是没有一点儿企羡的影子。
从诗的气脉上说,第三联是对上两联的承接。第一句承第一联,第二句承第二联。因为经历了共同的坎坷,心理上彼此也更为亲近了,在这寂寞无春的关外,彼此已是可以深深互勉的人了,如今却因方太夫人的西还,使一个如云中腾龙令人企羡,一个如地上泥尘足以自卑,且两人间的缘分,也将因着这天地云泥的分别,断了。自卑的眼睛会看大别人的好运,在往日,作者断不会把自己与方太夫人的分别,看得如此不堪地大,如蓬门女子看驰过梦境的七彩香车一样。
诗的最后一联转入了对未来的揣想,揣想之间注入了作者的惜别之情而且这种情感是从假想对方会思念自己的角度曲折道出的。在那车尘黯黯的漫漫归途中,年迈的方太夫人虽思归心切,总会有突然想起自己来,因而驻车回首的那一刻吧。“未归人”的痛苦,以后将由自家独尝了。“犹有”一词,显示出天恩独遗的畸零者的自叹自怨、自伤自怜,也隐含着微弱的希望。
这首诗抒情朴素真切,毫无矫饰,把作者与方太夫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分手时依依不舍的感情写得感人至深。作者所处的时代,封建专制统治严酷,文字狱盛行。徐灿又身为充军犯官之妻,不能也不敢在诗中直接触及与政治有关的话题。因此,在这首诗中对方太夫人遇赦之事,用玉佩忽携春色、兰灯重映岁华、云龙的升天来喻示,不作明言。虽然诗贵比兴,出于艺术手法的需要也是一个原因,但恐怕这是更重要的原因。而郁积在她内心的痛苦和怨愤,也只能从“断夙因”“未归人”等词中让读者去体会。

徐灿简介

清朝·徐灿的简介

徐灿 徐灿(约1618-1698),字湘蘋,又字明深、明霞,号深明,又号紫言(竹字头)。江南吴县(今苏州市西南)人。明末清初女词人、诗人、书画家,为“蕉园五子”之一。光禄丞徐子懋女,...〔徐灿的诗(100篇) 徐灿的名句

猜你喜欢

送方太夫人西还

清朝徐灿

旧游京国久相亲,三载同淹紫塞尘。
玉佩忽携春色至,兰灯重映岁华新。
多经坎坷增交谊,遂判云龙断夙因。
料得鱼轩回首处,沙场犹有未归人。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唐代杜甫

卫幕衔恩重,潘舆送喜频。济时瞻上将,锡号戴慈亲。富贵当如此,尊荣迈等伦。郡依封土旧,国与大名新。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委曲承颜体,鶱飞报主身。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驎。

奉贺阳城郡王太夫人恩命加邓国太夫人

唐代杜甫

卫幕衔恩重,潘舆送喜频。济时瞻上将,锡号戴慈亲。
富贵当如此,尊荣迈等伦。郡依封土旧,国与大名新。
紫诰鸾回纸,清朝燕贺人。远传冬笋味,更觉彩衣春。
奕叶班姑史,芬芳孟母邻。义方兼有训,词翰两如神。
委曲承颜体,鶱飞报主身。可怜忠与孝,双美画骐驎。

韩子温母秦国太夫人挽诗·八座太夫人

宋朝蔡戡

八座太夫人,疏封大国秦。
酂侯仍有子,陶母不忧贫。
四纪恩光渥,三朝锡赉频。
哀荣极终始,当代更谁伦。

送方太守之官南宁

宋朝邓林

宫罗新制紫袍轻,满袖天香出禁城。云路朋侪青眼别,炎方父老白头吟。

黄堂宣化仁风远,绿野行春瘴雨晴。千载龚黄称善治,好崇勋业继芳声。

帮司马夫人二首·起居大国太夫人

宋朝项安世

起居大国太夫人,玉带金鱼两相门。
岁有万千宜寿母,人生七十见重孙。
古来此事犹稀有,帝所如今亦预恩。
应是前宵度河汉,独乘飞驭下昆仑。

太夫人板舆初反庭前有牡丹一株连夜齐放艳丽异常若相视而笑以助欢菽水者太夫人为之色喜余奉觞上寿敬赋一律

明朝张国维

瑞钟萱树冠人间,应遣花王佐笑颜。朵袅孙枝成玖玉,色方舞彩总斓斑。

微风引馥调晨膳,轻雨凝珠列晓鬟。燕喜仍烦君记取,年年堆锦祝南山。

忆太夫人

宋朝文天祥

三生命孤苦,万里路酸辛。
屡险不一险,无身复有身。
不忘圣天子,几负太夫人。
定省今何处,新来梦寐频。

寿朱太夫人

明朝倪元璐

才见明纶木凤传,又闻青鸟授玄编。

携将有子西平颂,唱向多宾北海筵。

绛县人逢询甲子,藐姑山近昵神仙。

年年此月当春小,不道春长五百年。

寿孙太夫人

明朝高拱

大忠门阀垂芳远,积庆庭闱降福遐。

玄圃种田琼作树,紫微颁诰凤为花。

宫袍交映班襕服,鼎食常调勾漏砂。

闻说蟠桃今岁熟,海天骈集五云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