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

[宋朝]: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写于元丰二年(1079)苏轼任湖州(今浙江嘉兴)知州期间。词中通过作者于江南水乡行路途中的所见所感 ,反映了他在宦海沉浮中的复杂感受,抒发了人生之不得成仙而去的感。
上片首句描写雨后初晴的景象:由于夜来阴雨连绵,时辰到了,不见天明,仍疑是夜;待到一阵春风把阴云吹散,迎来的已是晴朗天气 。“淡云斜照著山明 ”,把清晨阳光透过淡云斜照远处山色的景象表达得贴切而有神韵 。“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这一句写得清新轻快,表达出作者春朝雨后乘马行于溪边路上之情味。此句由景及人,勾勒出一幅清丽优美的山水人物图。下片借传奇故事而抒情,寓意深远 。“卯酒醒还困”一句,写作者早晨饮酒,仍感困倦,非因路途劳顿,而是夜间寻仙梦境使然 。“蓝桥何处觅云英”这一问句,借用唐代裴航遇仙女云英之典故:唐人裴铏所作《传奇》中 ,有一篇题作《裴航 》的小说,故事离奇曲折,略谓:裴航下第归,与一仙女同舟,得其所示诗,有云 :“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清 。”及至蓝桥驿,下道求浆,得遇云英,云英,女仙之妹也。裴航经历访求玉杵臼、捣药服食诸曲折 ,终得结褵而升仙 。苏轼此词中所谓“仙村”,即指蓝桥而言;所谓“梦不成”者,谓神仙飘渺不可求,故有“何处觅云英”之感叹。最后,作者觉得路边的溪水也还是有情的,这就是“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这首词的结尾一句——“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与李煜笔下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在流水这一无情的客体中赋予主体的种种情思,读来意味深长,余韵不尽。欲成仙而不得 ,从梦境回到现实,空对流水惆怅不已,这正是词人孤寂、落寞、凄婉的心绪之写照。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南乡子·雨暗初疑夜

宋朝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忽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卯酒醒还困,仙材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南歌子·雨暗初疑夜

宋朝苏轼

雨暗初疑夜,风回便报晴。淡云斜照著山明,细草软沙溪路马蹄轻。

卯酒醒还困,仙村梦不成。蓝桥何处觅云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采桑子·雨帘不捲初疑夜

清朝郑文焯

雨帘不捲初疑夜,梦地模糊,竹醉花扶,过枕茶声午睡馀。

南乡子·由照胆台散步西行,调寄南乡子

宋朝王照

信步绕湖边。云懒山慵近午天。柳岸山塘度人影,萧閒。

梵宇钟声宕碧烟。

几折路回环。逦迤行过竹素园。池馆亭台数不尽,绵延。

鸡犬人家半是仙。

南乡子·和干臣乐府南乡子,南乐言怀中间

元朝王恽

万汇帝城春。况是明时选用人。爱煞曲山周老子,依仁。任运□□不自论。六任漫逢辰。甚是荣华尽苦辛。赢得归来儿女笑,苏秦。白马红缨

南乡子

元朝许有壬

乌鹊欲填河。蝜蝂多持更上坡。虫鸟无知徒自苦,谁呵。

恰似贪人少已皤。

南乡子

明朝陈世祥

怪来春、不和人聚。

知道将归,收拾花同去。

可怜全学薄情郎,处处园林留不住。

只有蝶儿相顾。

几多落花犹护。

也应念着寂寥人,时尝一到帘前路。

南乡子

明朝黄正色

清世愧无能,窃得微阶正不胜。

天地包容投远塞,相应,投杼慈亲本爱曾。

静坐读伽楞,百念几同二月冰。

朔漠荒寒虽特甚,休憎,古训从来只自惩。

南乡子·萤

清朝陈维崧

露井坐三更,无数幽辉印水精。忽地流将深竹去,身轻。

却把深闺绣幔萦。

南乡子·倦

明朝陈世祥

重门深闭。

细草如烟烟满砌。

日长睡起独凭栏。

看鸳鸯。

双双飞去又飞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