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宋朝]:苏轼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译文
两朵芙蓉渐渐地红起,像美人半红的脸一样。恋恋不舍地特地为开一次。假说徐守没有这种感受,为什么这两朵芙蓉花不对别人开放?
看见芙蓉在濛濛细雨中摇摆不止,劝徐守停止说喝满杯酒的话了。进一步问酒席前的东坡醉官,明年,芙蓉花开时,我们再为谁来敬一杯?

注释
⑴孟亨之:孟震,东平人,曾中进土。
⑵拒霜:即木芙蓉。
⑶君猷:徐君猷,字大受,东海人,当时知黄州,苏轼贬黄州,君猷待之甚厚。
⑷两两轻红半晕腮:形容两朵芙蓉呈粉红色,像美人晕红的脸腮。晕腮,红脸。
⑸独:唯一,特地。回:量词。
⑹双花:两朵芙蓉花。
⑺低昂:前栽后仰。十分杯:满杯酒。
⑻尊前:酒席前。狂副使:东坡自称狂醉团练副使,无事可做的酒官。
⑼来岁:明年。

作品赏析

  上片,以拟人的手法,烘托徐守的美好人格和丰厚政绩。“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推出一个动感镜头:如美人晕腮般的千瓣半白、半桃红的芙蓉花,特地甜甜地为徐守开放。作者总是以灵敏的眼光,丰富的感情,微妙的想象来观察、来体验客观世界,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有灵性,于是写进作品里,就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作者用美丽、名贵的芙蓉花来敬赠一位“非使君莫可当此花”者,足见东坡对这位贤明的地方官的仰慕深情。“坐客喜笑”,人花通情。拟人之法,高超绝妙。“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以设问的句式,更深透一层地把这种花如人意、花超人意的敬仰之情升华起来。“双花不向别人开?”这一过片问话结句,收而难止,留有余味,为下片的深化题旨作了铺垫。

  下片,“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承上问话,由写芙蓉花的动人美貌、诱人感情到写芙蓉花感人精神、令人忘返:使君呀,好好地看看濛濛细雨中的芙蓉花,它在为你动情而翩翩起舞!劝君多喝几杯满杯酒表示谢意。“但”字一用,上下意蕴,一脉相通。“更向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自问无答的三句话令人回味。东坡问:明年,芙蓉花开时节,我们与谁喝酒而来?芙蓉花与谁“依依”而开,答案便是余下的想象空间了。

  全词,采用拟人、设问的手法,强化了词的主观感情色彩。“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景语含蓄,比直说更有意味。芙蓉花是那样的真情痴情,谁不为之动心。“来岁,花开时节为谁来?”用笔越曲,含情越深,留下了长久的回味。

  《定风波》作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月。徐君猷上任只有一年半时间。在较为平静的东坡心田里,徐守政绩视甚明显。苏轼应孟亨之通判之邀,在秋香亭对饮言欢,以颂徐守之功德。苏轼作此词和《太守徐君猷通守孟亨之皆不饮酒以诗戏之》诗以志之。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宋朝苏轼

十月九日,孟亨之置酒秋香亭。有双拒霜,独向君猷而开,坐客喜笑,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篇。

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若道使君无此意,何为,双花不向别人开。
但看低昂烟雨里,不已。劝君休诉十分杯。更问尊前狂副使。来岁。花开时节与谁来。

定风波·其一·儒士定风波二首

唐代苏癿

攻书学剑能几何。争如沙塞骋偻罗。

手执绿沉枪似铁。明月。

龙泉三尺斩新磨。堪羡昔时军伍。

谩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闻狼烟起。

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波。

定风波·其二·儒士定风波二首

唐代苏癿

征服偻罗未是功。儒士偻罗转更加。

三策张良非恶弱。谋略。

汉兴楚灭本由他。项羽翘据无路。

酒后难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

当本。便知儒士定风波。

定风波·晚坐

清朝彭孙遹

风堕凉萤夜色微。玉池莲叶碧痕齐。行到曲廊将尽际,难避。

意钱人在小窗西。

定风波·恶梦

清朝顾太清

事事思量竟有因,半生尝尽苦酸辛。望断雁行无定处,日暮,鹡鸰原上泪沾巾。

定风波·纳凉

清朝尤侗

不着衣衫不扫妆。天边赵盾逼人忙。安得芳姿乞作婢。

唤至。手将团扇扇王郎。

定风波·红梅

宋朝苏轼

好睡慵开莫厌迟。自怜冰脸不时宜。偶作小红桃杏色,闲雅,尚馀孤瘦雪霜姿。

休把闲心随物态,何事,酒生微晕沁瑶肌。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

定风波·自和

宋朝辛弃疾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定风波·佛会

明朝李雯

贝页宣声动法筵,月华灯影照婵娟。

半是伤春眉黛敛。

无限,泪珠常近粉痕边。

七宝幡成红绶带,人在温柔、乡畔白云天。

总是玉人看不了。

烦恼,楞伽无语静炉烟。

定风波·又离家

清朝屈大均

又离家、两月高要,劳劳作客自苦。落羽摧颓,残英冷淡,老大谁为主。

典裘来,碎琴去。一代文章委尘土。无补。令饥寒不免,啾啾儿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