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苏轼的诗 > 少年游·润州作

少年游·润州作

[宋朝]:苏轼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作品赏析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三月底、四月初,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因赈济灾民而远在润州时(今江苏镇江)。为寄托自己对妻子王润之的思念之情,他写下了这首词。此词是作者假托妻子在杭思己之作,含蓄婉转地表现了夫妻双方的一往情深。

  上片写夫妻别离时间之久,诉说亲人不当别而别、当归而未归。前三句分别点明离别的时间——“去年相送”;离别的地点——“余杭门外”;分别时的气候——“飞雪似杨花”。把分别的时间与地点说得如此之分明,说明夫妻间无时无刻不在惦念。大雪纷飞本不是出门的日子,可是公务在身,不得不送丈夫冒雪出发,这种凄凉气氛自然又加深了平日的思念。后三句与前三句对举,同样点明时间——“今年春尽”,气候——“杨花似雪”,可是去年送别的丈夫“犹不见还家”。原以为此次行役的时间不长,当春即可还家,可如今春天已尽,杨花飘絮,却不见人归来,怎能不叫人牵肠挂肚呢?这一段引入了《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手法,而“雪似杨花”、“杨花似雪”两句,比拟既工,语亦精巧,可谓推陈出新的绝妙好辞。

  下片转写夜晚,着意刻画妻子对月思己的孤寂、惆怅。“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说的是在寂寞中,本想仿效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卷起帘子引明月作伴,可是风露又乘隙而入,透过窗纱,扑入襟怀。结尾三句是说,妻子在人间孤寂地思念丈夫,恰似姮娥在月宫孤寂地思念丈夫后羿一样。姮娥怜爱双栖燕子,把她的光辉与柔情斜斜地洒向那画梁上的燕巢,这就不能不使妻子由羡慕双燕,而更思念远方的亲人。

苏轼简介

宋朝·苏轼的简介

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宋代重要的文学家,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苏轼的诗(3136篇) 苏轼的名句

猜你喜欢

少年游·润州作

宋朝苏轼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少年游·少年

明朝王翃

银鞍绣障,谁家年少,意气自飞扬。

春风锦袖,往来驰道,马腹及鞭长。

逢人掷眼,当垆索笑,行处有馀香。

柳絮空中,桃花水上,约略似轻狂。

少年游

清朝姚燮

如何别燕又辞莺。眼底楚天冥。花路春归,酒阑人去,弦断冥难成。

少年游

清朝姚燮

春光旖旎段家桥。如画倩谁描。花动钗闻,柳回帘出,风暖纸鸢高。

少年游

清朝王时翔

石榴深院背花眠。

细雨熟梅天。

霎时惊起,远林鸠唤,霁色断虹边。

江帆片片随云去,何处问归船。

记得年时,凤团卢橘,共对一炉烟。

少年游

明朝沈明臣

少年裘马骋春游,直指金鞭过五侯。
绿水桃花临广岸,画栏杨柳压青楼。

少年游

宋朝朱继芳

紫陌寻芳爱马迟,一春能得几晴时。
海棠露重衣全透,杨柳风微帽半欹。
大白引浮银凿落,小红吹彻玉参差。
人生行乐须年少,莫等星星满镜丝。

少年游·别

明朝王翃

春鸡梦里,晨星马上,催起下红楼。

短檠残烛,荧荧风泪,朁我急离愁。

不堪今日,可怜昨夜,馀暖思香篝。

乱山如浪去无休。

何处送人游。

少年游·草

宋朝高观国

春风吹碧,春云映绿,晓梦入芳裀。软衬飞花,远连流水,一望隔香尘。萋萋多少江南恨,翻忆翠罗裙。冷落闲门,凄迷古道,烟雨正愁人。

少年游·冬景

清朝商景兰

梅头未绽,朔风如历,白雪暗飞香。轻寒到枕,愁肠顿起,小胆怯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