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惊恐万状 > 成语惊恐万状的近义词
jīngkǒngwànzhuàng

惊恐万状


惊恐万状
共找到成语 "惊恐万状" 如下近义词,分别为:

惊恐万状的近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瞠目而视 大惊失色,惊恐万状 慈眉善目,和颜悦色
心胆俱碎 神不守舍,惊恐万状,心惊肉跳 镇定自若,悠然自得,若无其事
心惊胆战 六神无主,大惊失色,心惊胆寒,心惊胆落,魂不附体,闻风丧胆,胆战心惊,心惊肉跳,提心吊胆,丧魂失魄,惊恐万状,担惊受怕,胆寒发竖,魂飞魄散,神不守舍 坦然自若,悠然自得,泰然自若
胆战心惊 毛骨悚然,惶惶不安,如履薄冰,触目惊心,惊心动魄,担惊受怕,人人自危,心惊胆战,惊恐万状,怵目惊心,战战兢兢,人心惶惶,胆战心摇,大惊失色,心惊胆落,面无人色,心惊肉跳,胆颤心惊,碎心裂胆,不寒而栗,胆战心慌,诚惶诚恐,提心吊胆,畏葸不前,怦怦直跳,惊恐万分 逍遥自在,满不在乎,镇定自若,怡然自得,处之泰然,踏破狂澜
惶惶不可终日 惊惶失措,闻风丧胆,惊恐万状 临危不惧,无所畏惧,处之泰然
皇皇不可终日 闻风丧胆,惊恐万状 无所畏惧
心胆俱裂 神不守舍,惊恐万状,心惊肉跳 镇定自若,悠然自得,若无其事
不可终日 惊惶失措,闻风丧胆,忐忑不安,惊恐万状,寝食不安,惊恐万分 安如泰山,临危不惧,无所畏惧,处之泰然
人心惶惶 惶惶不安,心神不定,胆战心惊,提心吊胆,惊恐万状,人人自危,惊恐万分,人心皇皇 泰然自若,高枕无忧,镇定自若
惊惶万状 临阵脱逃,惊恐万状
更多相关:惊恐万状的意思 惊恐万状的反义词

惊恐万状 近义词释义

瞠目而视 [ chēng mù ér shì ]:
解释

[wide-eyed]张大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形容惊恐不知所措的神态

出处宋 洪迈《夷坚丁志》:“西边房门又开,一妇人衫裙俱青,抱婴儿以出,亦瞠目而视。”

心胆俱碎 [ xīn dǎn jù suì ]:
解释

见'心胆俱裂',俱:全,都。裂:破裂。心和胆都破裂了。形容在强大的打击下极其悲痛或恐惧。也作“心胆俱碎”。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于途中连得告急之报,军士已知家国被袭,心胆俱碎,又且远行疲敝,皆无斗志。”

心惊胆战 [ xīn jīng dǎn zhàn ]:
解释

形容非常害怕。也说胆战心惊。

出处元 无名氏《萨真人夜断碧桃花》第三折:“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走的我腿又酸又软,不由我不心惊胆战。”

胆战心惊 [ dǎn zhàn xīn jīng ]:
解释

见“心惊胆战”。[近]心惊肉跳。

出处元 郑光祖《刍梅香》第三折:“见他时胆战心惊,把似你无人处休眠思梦想。”

惶惶不可终日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释

惶惶:也作“皇皇”,急躁、慌乱、心神不定的样子。终:完。惊慌不安,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慌不安到极点。

出处郭沫若《我怎样写<青铜时代>和<十批判书>》:“敌人还有西进的模样,一般人都有惶惶不可终日的情形。”

皇皇不可终日 [ huáng huáng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释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出处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如果我们认识了以上这些矛盾,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

心胆俱裂 [ xīn dǎn jù liè ]:
解释

俱:全,都。裂:破裂。心和胆都破裂了。形容在强大的打击下极其悲痛或恐惧。也作“心胆俱碎”。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

不可终日 [ bù kě zhōng rì ]:
解释

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局势危急或心中极度惶恐不安。

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人心惶惶 [ rén xīn huáng huáng ]:
解释

惶惶:惊恐不安的样子。形容每个人都内心惊惶不安。

出处宋 楼钥《攻愧集 雷雪应诏条具封事》:“乃者水旱连年,人心惶惶。”

惊惶万状 [ jīng huáng wàn zhuàng ]:
解释

惊惶:害怕;万状:各种样子,表示程度极深。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宋 陈亮《谢杨解元启》:“忧患百罹而未艾,惊惶万状而莫支。”


※ 成语惊恐万状的近义词由古今诗词成语词典提供。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