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誓不两立 > 成语"誓不两立"的意思
shìliǎng

誓不两立



誓不两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誓:发誓。两立:双方并存。发誓不与敌人共存。形容仇恨极深。

详细释义

  1. 誓:发誓。发誓不与敌人并存。指双方仇恨极深,不能同时存在。

    瑜曰:“吾与老贼~。”◎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百科释义

誓不两立,汉语成语,拼音shìbùliǎnglì,意思是发誓不跟对方同时存在,形容双方矛盾或仇恨很深,无法化解或调解。


基础信息

拼音shì bù liǎng lì

注音ㄕˋ ㄅㄨˋ ㄌ一ㄤˇ ㄌ一ˋ

繁体誓不兩立

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4回:“瑜曰:'吾与老贼誓不两立!'孔明曰:'事须三思,免致后悔。'”

感情誓不两立是中性词。

例子萧干《未带地图的旅人》:“它同民主自由、同个人幸福并不互相排斥、誓不两立。”

辨形“誓”,不能写作“事”。

辨析见“势不两立”。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不能同时存在。

近义势不两立,令人发指,你死我活,令人切齿,不共戴天

反义生死之交,情投意合,亲密无间,同流合污,水乳交融

造句

  • 虽然在银幕上他们是誓不两立的对手,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却是密友。


字义分解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