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临危不惧 > 成语"临危不惧"的意思
línwēi

临危不惧



临危不惧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

临:碰到,面对。面对危难,一点也不害怕。也作“临危不顾”。

详细释义

  1. 临:遇到;危:危险;惧:怕。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

百科释义

孔子周游列国路过匡地,因他的相貌长得与当年侵犯过这里的阳虎相像,加上他的学生严回讲说当年跟着阳虎来此的情形,激怒了匡人,于是便被匡人重重包围,不得脱身。孔子的另一个学生子路,起初被冲散了。他担心老夫子受不起惊吓,急忙冲入包围。不料孔子竟谈笑风生,而且还弹着琴,神情并不沮丧。子路问:“老师,你怎么还有这样的兴致啊?”孔子答道:“我跟你说,在水中来去,不怕蛟龙的,是渔夫之勇;在野外来去,不怕虎豹的,是猎人之勇;面对着雪亮的刀枪,不怕死活向前冲的,是战士之勇;掌握自己命运,认识当前局势,临大难而不惧者,圣人之勇也!”


基础信息

拼音lín wēi bù jù

注音ㄌ一ㄣˊ ㄨㄟ ㄅㄨˋ ㄐㄨˋ

繁体臨危不懼

出处《邓析子 无厚》:“死生有命,贫富有时。怨夭折者,不知命也;怨贫贱者,不知时也。故临难不惧。”

感情临危不惧是褒义词。

例子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正音“危”,不能读作“wěi”。

辨形“惧”,不能写作“具”、“俱”。

辨析临危不惧和“无所畏惧”都有不害怕的意思。但临危不惧强调的是在危急关头不怕;“无所畏惧”强调的是什么也不怕。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近义大义凛然,见义勇为,无私无畏,无所畏惧,视死如归,壮烈豪迈,处变不惊,临危受命,临危不乱

反义不可终日,惊惶失措,惶惶不可终日,如临大敌,贪生怕死,望风而逃,惊慌失措,不寒而栗,临阵脱逃,坐视不救

造句

  • 伊丽莎白:我是父皇的女儿,我临危不惧。
  • 飞行员临危不惧的勇气保住了乘客们的生命。
  • 这是一个临危不惧,甘愿付出和牺牲自我的国度。
  • 我面对灾难临危不惧,因为我的字典里没有灾难,我也没有字典。
  • 和那些为了建设一个更加安全、更加美好的世界,临危不惧继续提供援助的人。
  • 欧洲共同体的创始人让·英内是一位一往无前、胸襟坦荡、临危不惧的人物。
  • 但当狂风恶浪骤起时,却只有像您这样大智大勇的人方能临危不惧,泰然处之!
  • 如果火灾发生时,他们能像小林浩那样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一幕了。
  • 最后,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中国维和人员,那就是临危不惧。我们也希望南苏丹的局势最终能够转危为安。
  • 以庄重为例,休利特把它定义为“临危不惧”,即便面临高压局面依旧能够保持冷静的自信,但这只是一个方面。
  • 处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心雨欣饰品临危不惧,从容应对,顺利度过了这场金融风暴,也让心雨欣这个品牌变得更加坚强!
  • 唯有以身作则,你才能证明你的强大内心,才能向你的团队宣示:我将临危不惧、克服险阻,并时刻准备着学习、适应,以及不断创造新的商机。


字义分解

成语接龙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