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息事宁人 > 词语"息事宁人"的意思
shìníngrén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

词语解释

息事宁人[ xī shì níng rén ]

⒈  原意是不生事扰民。后指平息纠纷,使人安宁(常带有自我牺牲的意味)

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后汉书·章帝纪》

gallant; patch up a quarrel and reconcile the parties concerned;

引证解释

⒈  谓不生事扰民。

《后汉书·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寧人,敬奉天气。”
《清史稿·高宗纪二》:“己卯,以用兵 金川 劳费,密諭 傅恒 息事寧人。”

⒉  泛指平息人事纠纷。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畏鬼者常情,非辱也。谬答以畏,可息事寧人。”
孙中山 《致国民党员书》:“至于以息事寧人为藉口,而枉道以求合,吾党之士,所不屑为。”
夏衍 《于伶小论》:“先天的具备了旧时代儒生的谦让与息事宁人的心情。”

国语辞典

息事宁人[ xí shì níng rén ]

⒈  原指为政不生事扰民。后多指调停纷争,以使彼此相安。清·纪昀。

《后汉书·卷三·肃宗孝章帝纪》:「其令有司,罪非殊死且勿案验,及吏人条书相告不得听受,冀以息事宁人,敬奉天气。」
《阅微草堂笔记·卷二三·滦阳续录五》:「谬答以畏,可息事宁人。彼此相激,伊于胡底乎?」

相安无事

推波助澜 惹事生非 无事生非

分字解释


造句

  • 现在即使他想息事宁人,也为时太晚了。
  • 嘉莉事先一点不知道这个息事宁人的主意。
  • 礼仪周全能息事宁人。
  • 永远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否定自己的经验或信念。
  • 永远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否认自己的经验或信念。
  • 工人得到的少量的增加薪水只不过是一点点息事宁人的甜头。
  • 海军陆战队塞给受害者家属一些钱,他们这样做也许是想息事宁人。
  • 男人肯迁就一个女人,是想得到她,得到之后,还肯迁就,是想息事宁人。
  • 同时损失索赔之声不绝于耳,和最后用于(息事宁人)的-----罚款。
  • 你在她做可疑事情的时候突然出现,她是在试图把你卷进来,从而息事宁人。
  • “那么,四点钟的时候,这位息事宁人的先生就要来啦,”班纳特先生一边把信折好,一边说。
  • 真正勇敢的人,应当能够智慧地忍受最难堪的荣辱,不以身外的荣辱介怀,用息事宁人的态度避免无谓的横祸。——莎士比亚。
  • 对男性而言,这种“自我压抑”可能只是为了息事宁人,有所盘算但无害的决定。但是妇女隐忍不言,身体得付出惊人的代价。
  • 负责这项研究的康奈尔大学教授贝丝·莱文斯顿与圣母大学蒂莫西·贾齐和西安大略大学查理斯·赫斯特一起开展分析她表示,“管理者”会奖励那些卑鄙的行为,只为息事宁人。

※ "息事宁人"的意思含义、息事宁人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