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教唆犯 > 词语"教唆犯"的意思
jiàosuōfàn

教唆犯


注音ㄐ一ㄠˋ ㄙㄨㄛ ㄈㄢˋ

教唆犯

词语解释

教唆犯[ jiào suō fàn ]

⒈  唆使别人犯罪的成年人;尤指唆使儿童盗窃的人。

fagin;

引证解释

⒈  怂恿、指使别人犯罪的罪犯。

《花城》1981年第3期:“我听了这番话……头皮就发麻, 殷 鉴不远,我曾经被当作青年的教唆犯揪过的。”

国语辞典

教唆犯[ jiào suō fàn ]

⒈  法律上指对于有责任能力之特定人,于其无犯罪意或犯罪意尚未确定之际,教唆其实行犯罪行为的人。教唆犯依其所教唆之罪处罚之。

分字解释


造句

  • 它们被用来抓获所谓的歹徒,以及他们的教唆犯。
  • 是把男孩训练成小偷的教唆犯。
  • 第二部分大陆法系有关教唆犯的共同犯罪理论。
  • 其基本类型包括片面帮助犯、片面教唆犯、片面实行犯。
  • 假如范德卢顿夫妇想跟谁吵架,真正的教唆犯就在他们自己家。
  • 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同时,还论述了承认过失教唆犯及过失帮助犯并无实际意义。
  • 认定教唆犯与实行犯过度行为的关系时,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加以判断。
  • 近年来,理论界对教唆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但仍存在诸多争议。
  • 我们在交通事故的处理中不应承认所谓的共同过失犯罪、过失教唆犯以及监督过失。
  • 笔者认为共同过失犯罪的成立范围仅限于过失共同正犯,而过失的教唆犯、帮助犯均不成立。
  • 一般来讲,学者们更多的是从教唆犯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究陷害教唆问题,不可否认有其合理的一面。
  • 教唆人的教唆行为的后果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单独教唆犯的教唆行为不属于实行行为,不能确认其为犯罪。
  • 认定分工不同的组织犯、实行犯、教唆犯、帮助犯是共犯还是实行过限,应把握共同谋议的内容是否明确。
  • 我国刑法第2 9条第2款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 对于教唆犯,只有当被教唆的人所实施的犯罪与教唆犯所教唆的犯罪完全没有重合性质时,才能认定为教唆未遂。
  • 但对于陷害教唆问题的研究如果仅局限于教唆犯这一视角,反而会陷入一定的理论误区,对理论研究产生负面影响。
  • 第二部分主要界定了教唆犯的性质,给出了六种不同的理论学说,并指出辩证统一的二重性说应该是我们坚持的正确学说。

※ "教唆犯"的意思含义、教唆犯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