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国民性 > 词语"国民性"的意思
guómínxìng

国民性


注音ㄍㄨㄛˊ ㄇ一ㄣˊ ㄒ一ㄥˋ

繁体國民性
词性名词

国民性

词语解释

国民性[ guó mín xìng ]

⒈  谓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

引证解释

⒈  谓一国国民所特有的气质。

鲁迅 《华盖集·忽然想到(四)》:“幸而谁也不敢十分决定说:国民性是决不会改变的。”
朱自清 《<老张的哲学>与<赵子曰>》:“将 阿Q 当作‘一个’人看,这部书确是夸饰,但将他当作我们国民性的化身看,便只觉亲切可味了。”

国语辞典

国民性[ guó mín xìng ]

⒈  一个国族或民族的绝大多数成员受同一文化影响,在思想、感情及行为等方面所表现出的某种固定型态。

分字解释


造句

  • 国民性格毕竟不是由基因决定的。
  • 这是我们国民性的一部分。
  • 我们想展示一下我们国民性的另一面。
  • 国民性批判问题是复杂的。
  • 郭澄清是善于叙述“新国民性”的小说家。
  • 武士道精神是体现日本国民性之根本精神所在。
  • 对某些群体来说,英国国民性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 不要将美国国民性中的实用主义和个人主义绝对化。
  • 孝文化观念与实践对中国国民性的形成发生了重要影响。
  • 鲁迅的儿童教育思想是其改造国民性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它的衰败将会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预示着国民性的丧失。
  • 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形成与其少年时代的经历有密切的关系。
  • 权力批判首先继承了“五四”以来的启蒙、国民性批判的主题;
  • 不同国民性对于法律的认知、理解及执行性方面表现的大相径庭。
  • 作品的叙事话语风趣诙谐而寓意深刻,承接着鲁迅暴露国民性的主题。
  • 本周教育大臣艾伦·约翰逊提出申请,认为学校应当培养英国国民性。
  • “国民性”的揭示、批判和改造,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一个基本主题。
  • 因为我们将人民是好的视为一种信念,我们对一些可能侵蚀国民性格的安排不再警慎。
  • 本文旨在对其改造国民性思想做一系统整理,以揭示其历史和现实的意义。
  • 作为语言背景的深层文化,在民族性和国民性的形成过程中均起决定性作用。
  • 国民性问题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的书写热点,一直受到了作家极大的关注。
  • 鲁迅的硬译'及他的翻译思想是出于他反对封建主义,改造国民性'的理念。
  • 真实的赵树理秉承了现代知识分子的理性与独立精神,专注于国民性批判和现实批判。
  • 但是他关注国民性的热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具有超前性的思想仍然值得我们研究与学习。
  • 民俗是一个时代,一个地域的人群共同的生活方式,是形成一个民族国民性的重要因素。
  • 旧的控制模式已经被颠覆,关于国民性和国家命运的题目,正在各国内部引起激烈讨论。
  • 教育者的人文素质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 ,对重铸国民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国民性"的意思含义、国民性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