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八难 > 词语"八难"的意思
nàn

八难


注音ㄅㄚ ㄋㄢˋ

繁体八難

八难

词语解释

八难[ bā nàn ]

⒈  指汉张良向刘邦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楚汉战争期间,郦食其说刘邦立六国后以树党,张良为陈八难,乃止:一、难以制项籍之死命,二、难以得项籍之头,三、难以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四、难以散府库以赐贫穷,五、难以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难以休马无所用,七、难以放牛不复输积,八、难以不使天下游士离去。见《史记·留侯世家》。

⒉  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北拘卢洲(亦作郁单越)、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北拘卢洲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引证解释

⒈  指 汉 张良 向 刘邦 所陈八件难以做到的事。 楚 汉 战争期间, 郦食其 说 刘邦 立六国后以树党, 张良 为陈八难,乃止:一、难以制 项籍 之死命,二、难以得 项籍 之头,三、难以封圣人之墓、表贤者之闾、式智者之门,四、难以散府库以赐贫穷,五、难以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难以休马无所用,七、难以放牛不复输积,八、难以不使天下游士离去。见《史记·留侯世家》。

《汉书·高帝纪》:“﹝ 汉王 ﹞以问 张良,良 发八难。”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留侯 之发八难, 曲逆 之吐六奇。”
唐 白居易 《和答诗十首·答<四皓庙>》:“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⒉  佛教语,难,谓难于见佛闻法,凡有八端,故名八难。按即地狱、饿鬼、畜生、 北拘卢洲 (亦作 郁单越 )、长寿天、盲聋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八种。一至三,即三恶道,恶业重,难以见佛;生 北拘卢洲 有乐无苦,不思修道;生长寿天,谓色界及无色界天长寿安乐之处,其逸乐远胜 北拘卢洲,更不欲修道;聋、盲、瘖、哑于求道皆有障碍;世智辩聪,自恃聪明才辩,不肯信佛;生于佛前佛后,无缘见佛。

南朝 梁武帝 《净业赋》:“三途长乖,八难永灭。”
《西游记》第八回:“解八难,度群生。”

国语辞典

八难[ bā nán ]

⒈  张良向汉高祖陈述的八件难事:一为制项籍之死命;二为得项籍之头;三为封圣人墓、表贤者闾、式智者门;四为散府库以赐贫穷;五为偃武行文,不复用兵;六为休马无所用;七为放牛不复输积;八为复六国之后,归天下游士以事。见后人引用此语,多是称赞张良见事之精辟。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汉书·卷一·高帝纪》:「食其欲立六国后以树党,汉王刻印,将遣食其立之。以问张良,良发八难。」
《史记·卷五五·留侯世家索隐述赞》:「人称三杰,辩推八难。」

⒉  佛教用语。指八种难以入道的状况,即地狱、饿鬼、畜生、北俱卢洲、长寿天、聋盲瘖哑、世智辩聪、佛前佛后。众生在这八种情况或苦、或乐、或残废、或过分聪明和没机会见佛,都很难修行。

《西游记·第八回》:「那怪道:『南海菩萨可是扫三灾、救八难的观世音么?』」

⒊  道教上有二义:一指得生人道、去女为男、形体完全、得生中土、值有道君、禀性慈仁、值国太平、与三宝相遇,八种人生难能可贵的情况。二指瘫、痪、癫、痫、疯、痨、蛊、癞八种难治的恶疾。

分字解释


造句

  • 他对此坚信不疑,并且确信:尽管他必须经过三灾八难,他最最终将达到目的。
  • 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和八个人脱离约哈难的手,逃往亚扪人那里去了。
  • 虽然这项法案曾显出似难通过,但八位共和党参议员最终选择了支持。
  • 我已经痛苦度过了流放的八年,如今真的进退两难。
  • 那是八年以前,而现在的我却和如今的两难选择妥协。
  • 第八约哈难,第九以利萨巴。
  • 八是一铺千金,陈田湛隆汽配市场已形成一铺值千金难求的态势。
  • 千辛万苦到威海,心里七上又八下,人地两生语言难——怕怕。
  • 八戒:啊,说来话长……我老猪护送那唐僧西天取经,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
  • 人曾如许对于外国友友道,人道您们一方外要人官币落值,另外一方外又采与五花八门的贸难庇护自义。

※ "八难"的意思含义、八难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