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铜鼓 > 词语"铜鼓"的意思
tóng

铜鼓


注音ㄊㄨㄥˊ ㄍㄨˇ

繁体銅鼓
词性名词

铜鼓

词语解释

铜鼓[ tóng gǔ ]

⒈  中国古代南方一些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由用作炊具的铜釜发展而成,用铜铸造。也指铜制军鼓。

bronze drum;

引证解释

⒈  铜身铜面的鼓和铜身皮面的鼓的总称。形制多种,用法各异。 商 至 春秋 铜鼓。有两种:一种是横置的两面鼓,鼓面为素面或铸成类似鳄鱼皮的花纹,鼓身上部铸瓷枕形或铸双鸟,是 商 代器。另一种是筒状的一面鼓,底中空,全身饰蟠虺纹,是 春秋 时代的 秦 器。

⒉  古代西南少数民族所使用的乐器。俗称“诸葛鼓”。筒状,底中空。鼓面光体有角;有的鼓面上铸出日光、青蛙、牛、马等形象,鼓身全部饰有几何形和人与动物的写生图像。今为 僮、布依、傣、侗、水、苗、瑶 等族民间珍藏,是节日和宗教活动中的重要乐器。

《后汉书·马援传》:“援 好骑,善别名马,於 交趾 得 骆越 铜鼓,乃铸为马式。”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铜鼓,古蛮人所用。南边土中时有掘得者,相传为 马伏波 所遗,其制如坐墩而空其下。满鼓皆细花纹,极工緻。四角有小蟾蜍。两人舁行,以手拊之,声全似鞞鼓。”

⒊  西域打击乐器。

《新唐书·礼乐志十一》:“《天竺伎》,有铜鼓、羯鼓、都曇鼓、毛员鼓。”

⒋  现代铜管乐队配置的打击乐器。铜身皮面。俗称“洋鼓”。

茅盾 《子夜》一:“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似的铜鼓声最分明。”

国语辞典

铜鼓[ tóng gǔ ]

⒈  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

分字解释


造句

  • 青铜乐器:铜鼓、葫芦笙等。
  • 青铜乐器:青铜鼓、青铜编钟、铃等等。
  • 经制壳-焙烧-浇注,成功铸造出铜鼓。
  • 却像被布蒙住的铜鼓。
  • 却像被布蒙住的铜鼓。
  • 采用熔模铸造技术制备了仿古旅游工艺品———铜鼓。
  • 待开发的有走马岭、庐溪峡、铜鼓岩、九峰十二度水等。
  • 苗族、瑶族、布依族的铜鼓舞(铜鼓是青铜时代遗物)等。
  • 该委员会曾就西部通道和铜鼓航道等多个具体项目深入研究。
  • 铜鼓作为广西历史上的民族图腾,是区域形象和民族形象的象征。
  • 他们都是铜鼓乐团的成员,因飞机上人多他们只好分别去找座位。
  • 该委员会曾就西部通道和铜鼓航道 等多个具体 项目深入研究。
  • 定音鼓一种大的半球形红铜或黄铜鼓,面为羊皮纸,能通过调整拉力调音。
  • 这些乐器中最珍贵的要数铜鼓,它往往被当作权势、财富和图腾崇拜的象征。
  • 墓中用铜釜或铁釜或铜鼓套在死者头部,个别还同时在死者足部套一件铁釜。
  • 我们的心哪——虽然勇敢坚强,却像被布蒙住的铜鼓,常把殡葬的哀乐擂响。
  • 古代铜鼓代表着东南亚青铜时代繁荣的顶峰,至今在东南亚社会仍可见其踪迹。
  • 使用、拥有、收藏铜鼓的民族,不能说明其就是发明、创造、传承铜鼓的民族。
  • 铜石岭风景区有汉代冶铜和铸造铜鼓遗址,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居住在广西南丹县的白裤瑶是布努瑶的一个支系,至今仍然保持着使用铜鼓的习俗。
  • 其中少数人形体高大,腰佩环首刀,也许是酋长首领,周围还有动物、铜鼓、铜锣等。
  • 该区域北靠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南两面是浩瀚的大海,西临淇水湾区域。
  • 在一些铜鼓传说中,铜鼓能够威伏毒蛇猛兽并战败作为旱涝之灾等自然力化身的各种妖魔。
  •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铜鼓文化保存得比较完好。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

※ "铜鼓"的意思含义、铜鼓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