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士族 > 词语"士族"的意思
shì

士族


注音ㄕˋ ㄗㄨˊ

士族

词语解释

士族[ shì zú ]

⒈  又称“世族”。东汉后期在地主阶级中逐渐形成的大姓豪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享有特权。士族势力在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消亡。

引证解释

⒈  世族。 东汉 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士族制度于 南北朝 时最盛,至 唐 末渐趋消亡。

《晋书·许迈传》:“许迈 字 叔玄,一名 映,丹阳 句容 人也。家世士族,而 迈 少恬静,不慕仕进。”
《北史·裴让之传》:“杨愔 每称叹曰:‘ 河东 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元年》:“晋王 下教置百官,於四镇判官中选前朝士族,欲以为相。”

⒉  泛指读书人,士类。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文章》:“近在 并州,有一士族,好为可笑诗赋。”
唐 孟棨 《本事诗·情感》:“朱滔 括兵,不择士族,悉令赴军。自閲於毬场,有士子容止可观,进趋淹雅。 滔 召问之曰:‘所业者何?’曰:‘学为诗。’问:‘有妻否?’曰:‘有。’即令作寄内诗,援笔立成。”

国语辞典

士族[ shì zú ]

⒈  南北朝重门阀,缙绅之家,自成一特殊阶级,以别于庶民,称为「士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皆享有特权。

《晋书·卷八〇·王羲之传》:「家世士族,而迈少恬静,不慕仕进。」
《北史·卷三八·裴佗传》:「河东士族,京官不少,唯此家兄弟,全无乡音。」

英语land-owning class, esp. during Wei, Jin and North-South dynasties 魏晉南北朝|魏晋南北朝

分字解释


造句

  • 他们能从彻底的毁灭中拯救武士族群吗?
  • 从自己卡组把1只等级2以下的战士族怪兽特殊召唤。
  • 士族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占有土地及奴客的多少;
  • 只能用自己场上3只兽战士族怪兽作为祭品进行祭品召唤出场。
  • 至于那些不愿巴结士族的庶族地主,便一生沉滞,永无晋升的希望。
  • 士族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特殊地主阶级文化阶层。
  • 两晋后期,江夏李氏逐渐成为当时江夏地区非常有影响的士族家族。
  • 第二章主要论述了南迁士族南渡江左后在新的环境中形成的士风和学风。
  • 魏晋夙惠者大都出身于士家大族,这和魏晋官学不兴、士族家庭教育兴盛密不可分。
  • 随着社会地位的上升,其家族显支受到了高门士族社会文化习尚的影响,其门风迅速雅化。
  • 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东晋时期高崧父子的生平事迹,并对南方士族墓葬的特殊性问题作了探讨。
  • 谢灵运和鲍照分属于南朝社会中士族与素族不同的两极,对于建安文学的关注自然也体现在不同的方面。
  • 这种互动关系形成的原因便是庶族皇室对士族文化的认同和重视,从而导致了南朝社会普遍的爱文风气。
  • 西晋末年社会大崩溃引发了信仰危机,士族社会的精神“彼岸”随之倒塌,传统的价值系统失去了最后依托。

※ "士族"的意思含义、士族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