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取意 > 词语"取意"的意思

取意


注音ㄑㄨˇ 一ˋ

取意

词语解释

取意[ qǔ yì ]

⒈  犹随意。

⒉  采取其意。

引证解释

⒈  犹随意。

南唐 尉迟偓 《中朝故事》:“上又詔重修 安国寺,毕,亲降车輦,以设大斋。乃十二撞新鐘,捨钱一万贯,令诸大臣各取意击之。”

⒉  采取其意。

吴晗 《朱元璋传》第三章一:“﹝ 徐寿辉 ﹞以 蕲水 为都城,取意于西方净土莲台,号为 莲台省。”

分字解释


造句

  • 天坛有外坛墙和内坛墙,北面是圆形,南面是方形,取意天圆地方。
  • 朠 秤杆 :入洞房后,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的红盖头,取意“称心如意”。
  • 取意则以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
  • 邓福明 孙氏拳第三代传人 形意十二象形手属于象形取意,是形意拳的一种变化。
  • 象形拳分象形和取意两种,象形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
  • 又因三片竹叶的形状似“个”字,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的句意命名“个园”。

※ "取意"的意思含义、取意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