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假名 > 词语"假名"的意思
jiǎmíng

假名


注音ㄐ一ㄚˇ ㄇ一ㄥˊ
词性名词


假名

词语解释

假名[ jiǎ míng ]

⒈  日语的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叫“片假名”,草书叫“平假名”

kana;

⒉  伪装的名字。

一个用假名的间谍。

cover name; pseudonym;

引证解释

⒈  假借名义。

《后汉书·邳彤传》:“又卜者 王郎 、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 燕 赵 之地。”

⒉  虚名。

唐 李涉 《却归巴陵途中走笔寄唐知言》诗:“猥蒙方伯怜飢贫,假名许得陪诸宾。”

⒊  化名。指不是原有的或已流行的名字。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同道中人,却用假名夹杂着真名,印出公开信来骂我。”

⒋  佛教语。谓不能反映实际的概念、语言。佛教认为世界万有及其差别,均是主观上的“假名”所安立的。

隋 慧远 《大乘义章》一:“诸法无名,假与施名,故曰假名。如贫人假称富贵。”
唐 惠能 《坛经·定慧品》:“自识本心,自见本性,即无差别,所以立顿渐之假名。”
唐 独孤及 《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诸法生於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清 龚自珍 《妙法莲花经四十二问》:“佛不坏假名而説真相。”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五讲:“万物从假名看来是不真,执着假名构画出来诸法自性当然是空。”

⒌  日本 文字所用的字母叫假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借用汉字楷书偏旁的叫片假名,草书的叫平假名。

国语辞典

假名[ jiǎ míng ]

⒈  假借名义。

《后汉书·卷二一·邳彤传》:「又卜者王郎,假名因埶,驱集乌合之众,遂震燕、赵之地。」

⒉  虚名。

如:「人生在世不过数十寒暑,何必为空泛的假名而汲汲钻营?」

⒊  化名。

如:「他为了逃避警方的追缉,于是使用假名以掩人耳目。」

化名

本名 真名

⒋  日文字母,多借用汉字的偏旁。楷书称为「片假名」,草书称为「平假名」。

⒌  佛教用语。佛教认为世间的一切,都由语言概念成立,没有真实的体性。

唐·独孤及〈佛顶尊胜陀罗尼幢赞·序〉:「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

英语false name, pseudonym, alias, pen name, the Japanese kana scripts, hiragana 平假名 and katakana 片假名

德语Kana (japanische Silbenschrift Hiragana und Katakana)​ (S, Sprachw)​

法语kana (caractères)​

分字解释


造句

  • 现在我和素未谋面的人见面都用假名。
  • 他用假名得到了这份工作。
  • 厄克特先生使用假名,警察的调查受阻。
  • 阿布不是他的真名,而是一个他用来掩盖自己身份的假名。
  • 她们使用假名有着双重的目的。
  • 用户会出于各种原因选择注册别名或者假名.
  • 熊用平假名写了一条信息:你好。
  • 如果有人有不法行为的话,假名保护不了他们。
  • 注:片假名也用在非英语外来词。
  • 吉姆是一个假名。
  • 《启示录》的奇怪之处在于,它不是用假名写的。
  • 抱歉我用平假名,我从没学过日文汉字。
  • 设计的结果就是后来被称为“平假名”。
  • 两人都涉嫌作为德维尔潘的共犯制造假名单。
  • 但在报纸的网站上,读者可用假名评论且普遍会这么做。
  • 在1697年他用假名彼得·米哈伊洛夫向西私访。
  • 平假名属性决定是否区分日文平假名和片假名字符。
  • 笔名的意思是用一个假名发表,以一个假作者的名义。
  • 去年,印度和远东地区的假名牌购买量上涨了一半左右。
  • 不过不要担心,因为你很少在“现实生活”中用到平假名。
  • 要打印这个片假名,后面再跟上一个笑脸符号,可以输入。
  • 例如,老式的日语键盘就将拉丁字母转换成平假名和片假名。
  • 激烈的战斗在旧加格拉进行,破坏了这座城市传奇的度假名胜。
  • 通常它们作者都是用假名的,背景设在很久以前,就像《但以理书》那样。
  • 第一个将创建一个与参数名相同的假名的Interface。
  • 为了保密,每个人都使用假名,而会员只向他们喜欢的名字公开照片。
  • 他在酒店登记时不会签彼得大帝之类的名字,而是用一个假名来代替。

※ "假名"的意思含义、假名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