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行李 > 词语"行李"的意思
xíng

行李


注音ㄒ一ㄥˊ ㄌ一ˇ
词性名词


行李

词语解释

行李[ xíng li ]

⒈  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

从楼顶拿下衣箱、旅行袋,准备收拾行李。

baggage; luggage;

引证解释

⒈  使者。参见“行理”。

《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杜预 注:“行李,使人。”
《北史·贺兰祥传》:“既与 梁 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
明 刘基 《春秋明经·卫人立晋》:“奈之何讨贼之后,遽尔相率自置其君,而不使一介行李告于天子,视 周 室如无人焉。”
清 郝懿行 《证俗文》卷六:“古者行人谓之‘行李’,本当作‘行理’,理,治也。作‘李’者,古字假借通用。”

⒉  出使。

《魏书·宗钦传》:“顷因行李,承足下高问,延佇之劳,为日久矣。”
宋 叶适 《送戴料院》诗:“世路岂云极,念子行李频。”
《明史·刘宗周传》:“贵州 巡按 苏琰 以行李被訐於监司。”

⒊  唐 时称官府导从人员。

《旧唐书·温造传》:“臣闻 元和、长庆 中,中丞行李,不过半坊,今乃远至两坊,谓之‘笼街喝道’,但以崇高自大,不思僭拟之嫌,若不纠绳,实亏彝典。”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薛(薛逢 )监晚年厄於宦途,尝策羸赴朝,值新进士榜下,缀行而出。时进士团所由辈数十人,见 逢 行李萧条,前导曰:‘迴避新郎君!’ 逢 囅然。”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四:“青城县 弥勒会妖人……乃伪作 陈僕射 行李,云 山 东盗起,车驾必谋幸 蜀,先以 陈公 走马赴任。”

⒋  行旅。亦指行旅的人。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唐 杜甫 《赠苏四徯》诗:“别离已五年,尚在行李中。”
元 傅若金 《送张秀才北上时将赴海》诗:“身逐征帆赴海涯,道逢行李问京华。”
惕微 《光复汤邑小史》:“舟行两日,遂抵 兰溪,行李往还,此为通道。”

⒌  引申为行程、行踪。

《古尊宿语录·佛眼普说语录》:“到者里须是行李正当,日久月深,淹浸得熟,便会去。”
唐 杜牧 《闻范秀才自蜀游江湖》诗:“归时慎行李,莫到 石城 西。”

⒍  出行所带的东西。

明 冯惟敏 《南锁南枝·盹妓》曲:“半夜三更路儿又蹺蹊,东倒西欹顾不的行李。”
朱自清 《背影》:“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

⒎  比喻负担。

柳青 《创业史》第二部第十章:“当初建社的开头,我看得没这么清楚,我光看见革命,没看见复杂, 增福 同志,咱俩的行李可不轻啊!”

国语辞典

行李[ xíng lǐ ]

⒈  行人、使者。

《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兮欲罢弹。」

⒉  出门时所携带的行装。也作「行具」、「行器」。

《福惠全书·卷一·筮仕部·治装》:「行李百物求备。」
《儒林外史·第五回》:「卷卷行李,一溜烟走急到省城去了。」

行囊

英语luggage, CL:件[jian4]

德语Gepäck (S)​

法语bagage

分字解释


造句

  • 我直截了当让他收拾好行李走人。
  • 行李正迅速被装好收起以便运输。
  • 我一到达就打开行李,整理衣物。
  • 如果你有行李,最好是坐出租车。
  • 我们托运行李后直接进入候机室。
  • 我们得把行李提着上六段楼梯。
  • 大家都帮着从汽车上卸行李。
  • 所有手提行李都要拍X光片。
  • 葆拉放好了行李准备乘公车。
  • 海关官员搜遍了我们的行李。
  • 她的行李在离境处无人认领。
  • 你看着行李,我去找出租车。
  • 所有出口必须保持通畅,不得堆放行李。
  • 我被行李压得走不动路。
  • 还有地方再放一件行李。
  • 火是从行李舱着起来的。
  • 不要担心,你的行李随后将由出租车送到。
  • 必须再把行李与各位旅客的姓名核对一遍。
  • 我们把行李装上了汽车。
  • 行李架是个明智的选择。
  • 狗守护着主人的行李。
  • 弗兰克林处理行李,萨拉则带埃莉诺回家了。
  • 行李大厅拥挤而嘈杂。
  • 他们托运了行李,然后在候机室找到了座位。
  • 你的房间收拾好之前,请先把行李放在大厅。
  • 有两件行李丢了。
  • 你的行李多吗?
  • 旅馆经理示意行李工替我拿箱子。
  • 棺材被装进了火车的行李车厢内。
  • 他们收拾好行李,退了旅馆的房。

※ "行李"的意思含义、行李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