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汉语词典 > 裹蒸 > 词语"裹蒸"的意思
guǒzhēng

裹蒸


注音ㄍㄨㄛˇ ㄓㄥ

裹蒸

词语解释

裹蒸[ guǒ zhēng ]

⒈  食品名。一说即粽子。

⒉  包裹而蒸熟。

引证解释

⒈  食品名。一说即粽子。

《南齐书·明帝纪》:“太官进御食,有裹蒸。”
《资治通鉴·齐明帝建武三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今之裹蒸,以餹和糯米,入香药、松子、胡桃仁等物,以竹籜裹而蒸之。”
唐 孙元晏 《咏史诗·齐明帝裹蒸》:“惜得裹蒸无用处,不如安霸取江山。”
明 王志坚 《表异录·饮食》:“《南史》‘大官进裹蒸’,今之角黍也。”

⒉  包裹而蒸熟。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蒸缹》:“裹蒸生鱼,方七寸准,又云五寸准。豉汁煮秫米如蒸熊。生薑、橘皮、胡芹、小蒜、盐,细切,熬糝,膏油涂箬,十字裹之。糝在上,復以糝屈牖篸之。”

分字解释


造句

  • 桂林米粉宴,阳朔啤酒鱼宴,荔蒲宫廷芋宴,广州乳猪,肇庆裹蒸粽,瑶王宴。
  • 听起来又是一种可笑的流行的减肥方式。我觉得你应该全身裹满保鲜膜去蒸桑拿。

※ "裹蒸"的意思含义、裹蒸是什么意思由古今诗词汉语词典查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