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郊

[明朝]:杨慎

高田如楼梯,平田如棋局。
白鹭忽飞来,点破秧针绿。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坡上一级一级的畦田像楼梯,平原上整整齐齐的畦田像棋盘。
白鹭忽然飞到水稻田上来,在一片绿色的秧苗上点上了白点。

注释

①郊:泛指城外、野外、郊外。
②高田:沿着山坡开辟的田畦,又叫梯田。
③平田:指山下平地上的田块。
④棋局:象棋盘。
⑤鹭:一种长颈尖嘴的水鸟,常在河湖边、水田、沼泽地捕食鱼虾。
⑥点破:打破了。
⑦秧针:水稻始生的秧苗。

写作背景

《出郊》是明代诗人杨慎所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此诗通过诗人的视角,勾勒描绘了南方山乡水田的优美富庶,诗中有画,静中有动,最后一句尤为点睛之笔,将春日郊外的田畴景色写的秀丽如画,美不胜收。

作品赏析

  诗人被贬于云南永昌卫,被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所感染,突然白鹭飞来,打破诗人心田的平静,古代诗人、画家常以鹭鸶喻乡思情绪,这是诗人浓郁思乡之情的写照。

  首二句写水田的形态,喻之以楼梯、棋盘,都属整饬之美,写出了高田和平田的壮观,高田系仰视所见,层层如楼梯;平田系俯视所见,纵横如棋盘。田畦井井有条,秧苗长势喜人,通过诗人视角和所处位置的变化描写了不同方位的田野的景色。

  后两句写一片绿油油的秧田,忽飞来了白鹭,让秧田添上活气与亮色,让静谧的画面带有动态,诗人化用“万绿丛中一点红”的诗意,写出“万绿苗中一点白”的奇观。末句是画龙点睛之笔,诗眼在“点破”二字。

  从艺术表现手法来看,此诗看似信手拈来,其实独具匠心。全诗以郊外踏青者的目光为描写的触角,先由仰视和俯视描绘了从远处到近处的秧苗所染出来的浓浓的春色,从而凸现了南方水乡水田的静态春光。紧接着,目光随突然掠来的白鹭而转移,在被“点破”的“秧针绿”的特写镜头上定格,由静而动,再配之以色彩的强烈对比,鹭之白与秧之绿使得嘎然而止的诗篇更富有自然的情趣。

  这首小诗写的是春日郊外水田的景色,勾画了南方山乡春天田野的秀丽景色,诗中有画,静中有动,全诗用极其浅显而流畅的语言,捕捉了西南山乡水田的典型春色意象。在一坡坡修整得非常精致的梯田旁,有一片片棋盘般的平整水田,犹如一望无际的绿色地毯。偶尔有白鹭飞来止息,点破如针芒般的绿色秧田,留下洁白的身影。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因“大礼议”事件,杨慎谪戍云南永昌卫,后居云南30余年,此诗便写于杨慎被贬期间。诗人一方面远离朝堂的争斗,享受宁静的乡间生活;另一方面,在一片绿色的田野,诗人看到白鹭飞来,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

杨慎简介

明朝·杨慎的简介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杨慎的诗(811篇) 杨慎的名句

猜你喜欢

出郊

清朝叶观国

跋马东郊路,新晴雨气凉。

高楼秦氏宅,翠竹赞公房。

野阔云垂地,斋幽水上堂。

小航来往闹,风景似江乡。

出郊

元朝李昱

风雨闭门久,出郊晴可怜。

人行深树里,犬吠落花前。

白屋通樵径,青山压钓船。

分明在图画,许可废诗篇。

出郊

宋朝王安石

川原一片绿交君,深树冥冥不见花。
风日有情无处著,初回光景到桑麻。

出郊

宋朝宋祁

茂草平堪藉,长杨绿自垂。
郊晴艾帐远,桥迥犊车迟。
有鹤迎飞盖,无蛇赌赐卮。
秦楼何用识,马尾结青丝。

出郊

宋朝曾丰

晓欲晴还雨,春疑早又迟。
勾萌麻俟命,颍拔麦乘时。
水有浮天意,山非入俗姿。
野人逢野景,相爱似相知。

出郊

宋朝赵汝绩

难得晴如许,春游第一番。
鸟啼花底树,云裹面前山。
马跃平沙地,帆投落日村。
戏呼渔子问,吾与汝谁闲。

出郊

宋朝郭印

官曹拘束久,出郭便忘归。
江阔风烟澹,山稠草木稀。
客情随处好,鸥鸟自由飞。
尘事聊相放,吾心一寸微。

出郊

宋朝刘子翚

路转囊山北,扶舆忆旧过。
乾坤征战久,游宦别离多。
瘴树余红叶,春江又绿波。
平生豪横气,未老半消磨。

出郊

宋朝李流谦

颇爱晚凉出,适当秋霁初。
丰年田父语,乔木野人庐。
畦稻根根直,池荷叶叶疎。
冷官无事业,归舍了残书。

出郊

宋朝晁公溯

寒江多石出,危岸有沙摧。
短绿行穿麦,高红仰嗅梅。
故人能共往,胜日可频来。
春事从兹始,群花次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