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诗文 > 范成大的诗 > 霜天晓角·梅

霜天晓角·梅

[宋朝]:范成大

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
脉脉花疏天淡,
云来去,数枝雪。

胜绝,愁亦绝。
此情谁共说。
惟有两行低雁,
知人倚、画楼月。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以“梅”为题,写出了怅惘孤寂的幽愁。
上阕写景之胜,下阕写愁之绝。
起首二句先写天气转变之佳:傍晚,天晴了,风歇了 ,春寒料峭的威力,有所折损。用一“折”字,益见原来春寒之厉,现在春暖之和。紧接“晚晴风歇”,展示了一幅用淡墨素彩勾画的绝妙画面。脉脉,是含情的样子;“花疏”,点出梅花之开。以“脉脉”加诸“花疏天淡”之上,就使人感到不仅那脉脉含情的梅花,就连安详淡远天空也仿佛在向人致意呢。“天淡”是静态,接“云来去”成为动态 ,更见“晚晴风歇”之后 ,气清云闲之美。“花疏”与“天淡”相谐,既描写了“天”之“淡”,所以末一句“数枝雪”,又形象地勾画了“梅”之“ 疏”。如此精心点笔。生动景物立于眼前了“脉脉”二,也就不是泛泛而说了。显然,词人缀字的针线是十分细密的;而其妙处在天然浑成,能够运密入疏。
下阕“胜绝”是对上阕的概括。景物美极了,而“愁亦绝”。“绝”字重叠,就更突出了景物美人更愁这层意思。如果说原来春零抖峭,馀寒犹厉,景象的凄冷萧疏,与人物心情之暗淡愁苦是一致的话,那么,景物之极美 ,与人之极愁,情景就似乎很不相阔了。其实这种“不一致”,正是词人匠心独运之所在。“写景与言情,非二事也 ”,以景色之优美,反衬人之孤寂,不一致中就有了一致,两个所指相反的“绝”字,在这里却表现了矛盾的统一。词中的主人到底为什么景愈美而愁愈甚呢?“ 此情谁共说”。无处诉说,这就衬出了悲愁的深度。结尾三句,又通过景物的映衬写出了人之情。雁有两行,反衬人之寂寞孤独;雁行之低,写鸿雁将要归宿,而所怀之人此时仍飘零异乡,至今未归。唯有低飞之雁才能看见春夜倚楼之人。鸿雁可以传书,则此情可以托其诉说者,也只有这两行低雁了。下片所写之景,有雁,有楼,有月,从时间上来说,比上片已经迟了;但是,从境界上来说,与上片淡淡的云,疏疏的梅,恰好构成了一幅完整的调和的画面,与画楼中之人以及其孤寂独处的心情正复融为一体,从而把怀人的感情形象化了。越是写得含蓄委婉,就越使人感到其感情的深沉和执着。以淡景写浓愁,以良宵反衬孤寂无侣的惆怅,运密入疏,寓浓于淡,这种艺术手法是颇耐人寻味的。

范成大简介

宋朝·范成大的简介

范成大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范成大的诗(1959篇) 范成大的名句

猜你喜欢

霜天晓角·霜天晓角

宋朝刘过

霜天晓角。梦回滋味恶。酒醒不禁寒力,纱窗外、月华薄。拥衾思旧约。无情风透幕。惟有梅花相伴,不成是、也吹落。

霜天晓角

元朝叶颙

耿耿星河曙欲流,角声悲壮起层楼。满江明月青霜重,人与梅花一样愁。

霜天晓角

明朝吾邱瑞

故乡何处。久别迷归路。

幸忝元功欣首竖。今朝荣返吾庐。

霜天晓角

明朝王玉峰

人间最异。生死幽明际。

多少冤情屈绪。不明不暗谁知。

霜天晓角

明朝叶宪祖

芳邻姊妹。朝夕多欢契。

为甚喧声鼎沸。忙来取问因依。

霜天晓角

明朝吾邱瑞

军功懋著。旌节还乡里。

十载勤劳王事。今朝卤簿充闾。

霜天晓角

明朝朱鼎

登山渡水。去国遥千里。

苦忆姻家儿女。心忙岂惮驰驱。

霜天晓角

明朝朱鼎

旦上:西风荐爽。灏气侵罗幌。

辜负姮娥独宿。寥寥此夜偏长。

霜天晓角

明朝王錂

净拄拐上:命途困窘。残疾谁怜悯。

天网恢恢真可信。须知祸福由人。

霜天晓角

明朝王錂

丑上:终朝气愤。难遣心头恨。

几度暗中思忖。冤家怎得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