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诗词 > 成语词典 > 哀鸿遍野 > 成语哀鸿遍野的近义词
āihóngbiàn

哀鸿遍野


哀鸿遍野
共找到成语 "哀鸿遍野" 如下近义词,分别为:

哀鸿遍野的近义词

词语近义词反义词
饿殍遍野 尸横遍野,哀鸿遍野,饿殍枕藉,十室九空,饿莩遍野 丰衣足食,民康物阜,人寿年丰,家给人足
疮痍满目 断垣残壁,哀鸿遍野,千疮百孔,民生凋敝,满目疮痍,赤地千里,百孔千疮 锦绣河山,琳琅满目
民不聊生
饿殍载道 哀鸿遍野,饿莩载道
道殣相望 哀鸿遍野,道殣相属
民生凋敝 疮痍满目,民不聊生,哀鸿遍野,赤地千里,百孔千疮 国富民强
卖儿鬻女 哀鸿遍野,背井离乡,卖男鬻女,家破人亡,骨肉离散 丰衣足食,四海升平,饱食暖衣
哀鸿遍地 哀鸿遍野 国泰民安,兴国安邦
赤地千里
百孔千疮 疮痍满目,哀鸿遍野,捉襟见肘,满目疮痍,残缺不全,赤地千里,民生凋敝,遍体鳞伤,一无可取 十全十美,无懈可击,绰绰有余,气象万千,万千气象,完美无缺
啼饥号寒 哀鸿遍野,嗷嗷待哺,饔飧不继,贫病交加,饥寒交迫,号寒啼饥 丰衣足食,饱食暖衣,家给人足,延年益寿
哀鸿满路 哀鸿遍野
更多相关:哀鸿遍野的意思 哀鸿遍野的反义词

哀鸿遍野 近义词释义

饿殍遍野 [ è piǎo biàn yě ]:
解释

饿死的人到处都是。形容遇到天灾人祸,穷苦百姓大量死亡的悲惨景象。

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梁惠王上》:“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疮痍满目 [ chuāng yí mǎn mù ]:
解释

疮痍:创伤。眼前看到的都是创伤。比喻到处是遭受破坏或灾害的景象。也作“满目疮痍”。

出处清 李渔《风筝误 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民不聊生 [ mín bù liáo shēng ]:
解释聊:依靠。老百姓无法生活下去。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百姓罢敝,头会箕敛,以供军费,财匮力尽,民不聊生。”

饿殍载道 [ è piǎo zài dào ]:
解释

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道殣相望 [ dào jìn xiāng wàng ]:
解释

殣:饿死。道路上饿死的人到处都是。

出处《左传·昭公二年》:“宫室兹侈,道殣相望。” 汉·刘向《新序·善谋下》:“相攻击十年,兵凋民劳,百姓空虚,道殣想望,槥车相属,寇盗满山,天下摇动。”

民生凋敝 [ mín shēng diāo bì ]:
解释

民生:人民的生计。凋敝:破落,衰败。社会经济萧条,人民生活贫困。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循吏传序》:“民用凋敝,奸宄不禁。”

卖儿鬻女 [ mài ér yù nǚ ]:
解释

形容生活穷困,以至贩卖子女。

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7回:“破家荡产,鬻儿卖女,时有所闻。”

哀鸿遍地 [ āi hóng biàn dì ]:
解释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黄侃《水龙吟 秋花》词:“天涯吟望,哀鸿遍地,都成秋侣!”

赤地千里 [ chì dì qiān lǐ ]:
解释赤:空无所有。寸草不生的地面有千里之广。形容因天灾人祸而造成广大农田没有收成的惨状。
出处《新五代史 唐庄宗纪上》:“克用兵大掠晋绛,至于河中,赤地千里。”

百孔千疮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
解释

形容破坏得很严重或弊病很多。[近]满目疮痍。

出处唐 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啼饥号寒 [ tí jī háo hán ]:
解释

啼:哭泣。号:叫。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生活极其贫困悲惨。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哀鸿满路 [ āi hóng mǎn lù ]:
解释

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清 洪昇《长生殿 收京》:“流离百室,哀鸿满路悲戚。”


※ 成语哀鸿遍野的近义词由古今诗词成语词典提供。
四字成语定位查询